生活方式会各有千秋,没有好坏之分。有时如果为了模仿和刻意追求统一,那似乎就变成了军人,军队生活通常会很辛苦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于去当兵哥哥。今天我分享一篇文章,看一看喜欢旅游和宅在家里的“各取所需”,一起来听听。
又到十一假期。这几天,大概每个人的朋友圈都在举行旅游摄影大赛,企图在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景区,拨开人群留下美景。我并没有出门旅行。
从前如果别人问我“爱不爱旅行”,我根本不好意思摇头。
似乎如果一个人拒绝旅行,就意味着他拒绝新鲜事物、拒绝探索、视野狭隘、不热爱生活。但我真的对它没太大热衷。
我永远记得高一那年第一次独自出门。做功课查路线,在火车上看稻田与星星,与当地人交流,在青旅结交驴友,差点被摩的司机抢钱,走走停停拍照片……跟大多旅行者的经历相差无几,但对我自己来说,它弥足珍贵。
不过不是唯有刻意让身体游荡在路上,才能体会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肯定有一批人,跟我有相似的想法——
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订机票搞签证查攻略上,它的确锻炼人的统筹规划能力,但再三反复就沦为枯燥的机械运动。
不想体会“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拥相互折磨”的感觉,甘愿视野拥挤,呼吸局促,心力交瘁大半天,就为看一眼传说中的景物。
不想自欺欺人。即使书本中的风景终于在我咫尺之间,我触摸到古刹古寺,抵达教堂与斗兽场,心潮澎湃并不能如约而至。与其傻傻地望它们一眼内心却空白无物,我更想认真看些纪录片,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
我不想用九张照片填满朋友圈,无视旅途的疲惫与窘迫,把所有快乐浓缩查看朋友们点赞的一瞬间。
不想把结交到五湖四海的朋友视为骄傲。路上认识柬埔寨大叔土耳其小哥西班牙妹子,好像很酷炫。可是在学校北欧社团玩一圈,似乎也能认识不少歪果仁。
不想把旅途赋予无端的意义,把一滴感动的眼泪泛滥成灾难的雪球。不过是在陌生的地方走了一遭,谈何征服。
走一趟海明威故居便能“逐渐理解海明威,体验着他喝着邰吉利,抽着雪茄,酝酿着巨著拿诺奖的感觉”?看一眼名画真迹,就是“和拉斐尔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站在旁边偷拍一下站岗的士兵,就是“一睹传奇的瑞士卫队风采”?
说这些都无关冒犯,毕竟要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极其享受出行的乐趣,哪怕黄金假期人流再汹涌,身体再疲惫,相信你仍然是快乐的。
哪怕有人嘲笑你花费时间金钱与体力,去寡淡无味的景区徒劳走一遭毫无意义,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毕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只是想劝慰另外一些人,何必一定固守着“黄金假期必然出游”的执念呢,不如诚恳地询问自己,跟风随着压抑的人群爬长城登泰山,大费周章去巴塞罗那看高迪的建筑,去巴黎看各种博物馆,假装赞叹实际对它们一无所知,你是发自内心地愉悦,还是只想发朋友圈告诉所有人,你来过呢?
很多时候,旅行成了社交场上变相的炫耀。有次聚会,大家大谈各自去过的国家,一个朋友提出自己的护照一片空白,大家竟纷纷向他投来怜悯的目光,舆论已经把旅行包装成一枚漂亮的标签,每个人争先恐后用它来证明自己热爱生活。
事实上,旅行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那些用它来秀优越的人,未免太浅薄。
承认自己不那么喜欢旅行,也没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