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空中杏坛第十五讲 杨汝清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珞珈山-空中杏坛第十五讲 杨汝清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2016-03-21    106'46''

主播: 武汉大学-珞珈山

456 16

介绍:
主题: 《孝经》说什么——《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主讲:   杨汝清老师 时间: 2016年3月20日晚19:00 地点: 珞珈山-空中杏坛微信群 主持: 夏春霞 刘海成 杨汝清简介: 字杭之,号水木心斋。先后毕业于张家口师专中文系,河北师大中文系,清华大学法学院。现任苇杭书院山长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长。虔诚的儒门守护者。曾供职于河北警界,后执教于清华大学、河北佛学院、国际青年研修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儒家文化志业和民间公益事业。曾经长期担任一耽学堂宣传干事、义工。立人乡村图书馆执行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美国旧金山燕京书院导师。河北佛学院客座教授。幸福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与福利基金会文化大使。创建民间公益网站——华夏礼乐网(亦名“礼乐中国”)。 秉持“以儒家解释儒家,用经典诠释经典”的态度去思考生命,“讲习礼乐,力行孝道,敬畏天地,感念圣贤”,立足先秦儒家原典,系统研习《孝经》与“四书”,深入探求儒家核心价值。多年来致力于以孔孟之道为旨归的儒家核心价值的学术探讨,儒家思想文化的修习传承以及师道回归、学堂书院制度重建、孝道礼乐与现代法治的会通、蒙学教育与现代民间公益事业的实践。主要作品有《大孝至尊——与成功人生》、《与成功人生》、《以孝治天下》(辑入《儒家宪政与中国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论语玩诵本》(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 讲座资料: 第一,孝是修身立德,不仅是指具体德行,更有高远的、整全的价值。第二,儒家谈孝的角度是把个体生命放在集体、人伦关系之中,凸显其独立价值。第三,孝的三个境界,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其与《大学》“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理路对比,显示《孝经》从高处向下落实。第四,首句“仲尼坐,曾子侍。”可以看出儒家师道温情。从《孝经》首段可以看出,孝道为孔子重要思想。第五,曾子对孝道的理解。《孟子》中说曾子“能养”、“养志”。但曾子显然并未达到儒家“至德要道”。《孝经》首段同时也反映了儒门传承的经历。第六,儒门重“学”,曾子不仅好学,还有弘道精神,因此,曾子为传道的不二人选。第七,儒家的孝道是有智慧的,并非愚孝。孝的终极价值是立身行道,立身与行道是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儒家并不反对功名利禄,但是并不将之视为人生追求,而是将之视作对父母先祖的尊重。第八,孝字反映了儒家的个体与集体是整体和谐的。移孝作忠正是建立于这一基础之上的。此次讲座中,杨老师并没有局限于《孝经》中的“孝道”,而是注重从儒家经典“四书”中寻找“学”、“教”等核心内容、具体教学环境、儒门子弟传承路线等论证“孝”并非单独的、具体的德行,而是富有高度、整全的价值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