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您带来的是《浙商》杂志2018年5月下大局系列之《海南要经历的“八十一难”》。作者,浙商全媒体中心记者 姚恩育,朗读 陈晓。
海南要建设自由贸易港,任重而道远。
未来,它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但在世界知名的自由贸易港中,新加坡不过719平方公里,香港为1104平方公里,而海南是在3.54万平方公里的全岛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港政策,远远超过全球目前任何一个自由贸易港的地理范围。光从这个角度来说,其治理的难度就可谓空前绝后。
而海南背靠近14亿国人,从市场空间和依托腹地来说,也是全球过去任何一个自由贸易港所不具备的庞大体量。
另外,目前世界主要的自由贸易港基本上是城市经济形态,而海南,既有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也有广阔的农村及广大的农业人口,这同样将是海南面临的巨大挑战。
面对巨大挑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绝不像奥特曼打小怪兽那么气定神闲,而要迈过重重阻碍,上下求索,方能得道。
经济基础薄弱
海南是典型“两头在外”的岛屿经济体,发展高度依赖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
30年以来,这个海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海南的经济发展从全国来看依然尚属落后,特别与隔海相望的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差距不可谓不大。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自由贸易港,恰似白地建高塔,虽然免了推倒旧建筑重来的工作,但也增加了不少筚路蓝缕白手起家的难度。
产业基础不佳
未来海南如何加快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探索和建设?据称,海南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农业、科研和创新、旅游、海洋经济、生态、科教、人才等九大产业。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的海南,除旅游之外,其他产业基础并不佳,与全国其他发达省份相比,部分产业如信息产业等刚刚起步。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海南如何发展这九大产业?光靠政策恐怕还不够。未来,海南需要大量的资源倾斜与保障,才能顺利发展这些产业。
营商环境待改善
不止一位在琼浙商对《浙商》记者提出,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初级阶段,甚至十多年前,海南的营商环境与沿海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很薄弱。
与浙江等地相比,海南的营商环境仍并不突出。但要建设国际化的自由贸易港,就对海南的营商环境有了国际化的标准。
人才瓶颈
1988年,海南建省成立经济特区;同年,十万人才涌入海南,这里成为无数青年的寻梦之“城”。“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这首《请到天涯海角来》伴随着人才对于自由、平等、财富的梦想,支持他们一路向南,来到这片椰林海风的岛屿。
然而,彼时经济薄弱的海南省一时之间吸纳不了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于是,昔日的大学教授包饺子,机关干部修自行车等事例层出不穷。当初的海南,曾经辜负过这些赤子的一腔热血。
如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箭在弦上,海南面临着新的人才“荒”。可以预见,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南将成为新一批有志青年的梦想之“城”。不过,这一回,海南将面临两大瓶颈:首先,能否吸纳到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匹配的高端人才;其次,能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这些人才建设好他们安居乐业的软硬件环境。
这两点说时容易做时难,需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这也将是决定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