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做局:从风口到本质》

《资本做局:从风口到本质》

2018-07-24    07'23''

主播: FM949923

372 3

介绍:
  今天为您带来的是《浙商》杂志2018年7月下特别策划系列报道之:《资本做局:从风口到本质》。作者 《浙商》全媒体主笔 姚恩育,朗读 陈晓。      2017年,与移动支付、高铁和网购并列,共享单车成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意味着,以摩拜、小黄车ofo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至少在该年度成为了中国的新“图腾”。      随后,充电宝、汽车、雨伞等细分领域都开始寻求共享之道。从表面上来看,但凡与“共享”沾边的业态,总显得更容易被市场及资本聚焦,很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热闹。      共享经济短短一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者的英雄史,也是一本英雄们一个一个离场的落寂史。在英雄身后,资本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强势。在这些英雄行进的路线上,投资者彰显自己的声音和主张已经屡见不鲜。      资本与创业者的狂欢   故事的起源或许更早些,让我们把眼光放至2016年的9月。      当月,后来名满天下的摩拜单车宣布进入北京市场,初步投入2000辆单车;很快,ofo紧随其后,于同年的10月10日宣布走出校园,进入城市业务。     就在那2个月,市场发现,资本为共享单车而“狂”:从9月23日优拜单车宣布拿下天使轮融资开始,摩拜、ofo、小鸣单车也相继宣布融资。18天的时间里,总融资额超16亿元,几乎相当于每天都有近1亿元资金滚入共享单车行业。随后,满街遍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共享单车。     从共享单车开始,共享经济风潮席卷而来。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末,共有190家共享经济平台获得投资,投资金额达1159.56亿元。其中,交通出行领域投资事件达177起,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达258亿元。      除了共享单车以外,其他与“共享”有关的商业模式也成为2017年的“吸金”大热门。以共享充电宝为例,2017年3月至4月间短短10天内,行业内企业融资金额近3亿元,有超过20家投资机构入局。      1个月后,另一个打着“共享”之名的新生事物“共享雨伞”进入资本狂欢列表。一时之间,创业者与投资者都进入了狂欢的盛宴。      强势的“做局者”   不过,仅隔一年时间,共享单车哀鸿遍野,共享充电宝死气沉沉,至于共享篮球、共享KTV、共享服装等未成熟的商业模式之消亡,已经不令人惊讶。它们来了又去,速度飞快,冲刷着创业与资本的领域,却几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分外短暂的创业者与投资人的“蜜月期”正在逝去,原先金光闪闪的外在光环也黯然失色。      就在摩拜与ofo拿到巨额融资的同时,一大批同一领域的二三线公司生存艰难,悟空单车、小鸣单车和小蓝单车等纷纷列入离场名单,大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时带着资金链断裂、车辆被偷受损严重等负面消息。   虽说创业本身就是高危行业,但在共享经济领域,不少项目可以说是自带不良基因。      在共享经济的各种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波浪潮中资本的力量凸显。过去,不少投资者常说的一句话是“与创业者共同成长”,而在共享经济中,不少创业者是被投资者“拉”着成长。     虽然巨头和投资机构纷纷加入,但2017年下半年共享经济领域洗牌开始,融资失败或资金链断裂成为两大主要原因。      “对于共享经济这样的项目而言,投多少钱都是不够的,资金的多寡已经不是衡量投资方是否与项目匹配的重要因素,投资方的‘做局’能力,‘拉’入相关资源方入局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另外,这些项目的赢利能力固然很好,但往往是重资产项目,也需要资本的‘重注’。”杭州鼎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柳阳如是说。      可以说,如今的投资者不但投钱,也在与创业团队一起,成为塑造项目及企业的中坚力量。类似的故事在摩拜、ofo、滴滴等共享经济领域标杆企业中层出不穷。在高度依赖投资方的这两项能力之时,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渐渐改变,自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以上是《浙商》杂志2018年7月下特别策划系列报道之:《资本做局:从风口到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