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口罩的工作环境,能够适应吗?

戴着口罩的工作环境,能够适应吗?

2020-02-18    04'58''

主播: FM949923

346 0

介绍:
  浙商5分钟,听见商业的未来。我是妍妍。今天是2月18日,星期二。   眼下正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浙商音频将陪伴您度过这段时光,请听特别策划——“请您跟我这样做”。   还是先来看看最新的疫情数据。据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2月17日0-24时,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79例,首次降至两位数,连续第14日呈下降态势。湖北也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帮助下全力救治患者,期待他们的好消息。   这几天,企业的复工正在陆续展开。有很多人抱着“终于可以出门”的欢乐心情,回到了熟悉的工位上。不过,宅在家里这么多天,上班的你早上起得来吗?戴着口罩的工作环境,能够适应吗?   《浙商》记者前不久做过一篇关于疫情时期心理咨询的文章,很多人在疫情影响下产生了焦虑感,有的人因为曾经外出,担心自己是否感染病毒,因此紧张不安。而且长期待在家里,缺少必要的社交活动,也很容易让敏感型人群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今天妍妍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心理调节的小技巧,来源于人民日报。   (一)疫情下的常见的情绪反应   1.焦虑多疑   疫情出现后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变化,将自身各种不舒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系起来,怀疑自己是否生病。   2.惶恐不安   可能会出现“不敢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反复洗手、消毒”“不出门更不敢去医院”等想法及行为。   3.愤怒暴躁   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4.抑郁悲伤   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很难集中注意力,还可能出现睡眠问题。   5.恐惧害怕   由于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加上网上各种谣言,出现恐惧害怕的情绪。   6.盲目乐观   抱有“疫情很遥远,我不会有危险”“我抵抗力强,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听朋友及家人的劝说,不做防护。   7.孤独寂寞   部分特殊人群,由于疫情可能导致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隔离,感到孤独寂寞。   ⑧冲动激惹   许多人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可能导致一些冲动、不理智的情绪及行为。      (二)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学会4种方法   1.平缓呼吸法   吸气、屏气、呼气,均默数5秒,吸气时通过鼻腔缓慢而充分地将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呼气时通过鼻腔或口腔缓慢呼出,完全呼出气体后可正常呼吸2次。循环上速步骤,每次练习3~5分钟。   2.肌肉放松法   可以采用平躺或端坐的姿势,放松顺序可遵循自上而下,从头到脚。反之亦可。   3.蝴蝶拍   闭上眼睛或半合眼,双臂交叉放在胸前,双手交替摆动,轻拍双肩,同时缓慢深呼吸,如此重复。   4.“保险箱”技术   一种通过想象方法来完成的负性情绪处理技术。有意识地对内心积攒的负性情绪进行“打包封存”,从而使自我在较短的时间内从这些负性情绪消极观念中解放。     (三)四种人群的心里干预方法   1.一线医护人员   ① 充分睡眠,均衡饮食,自我调节   例如多运动,深呼吸,玩一些不费脑的小游戏,洗洗热水澡。   ② 空余时间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逐步紧张及放松各个肌群。   2.社区服务工作者   ① 多方了解相关知识   对疾病有基本的认识,掌握疾病的传播途径,在工作中做好自身的防护。   ② 学会放松,规律进食。   3.正常人群   ① 学会管理情绪,适当转移注意力。   ② 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   ③ 调整认知,用更多的时间和家人相处,做自己喜欢的事精等。   ④ 规律作息,增强体质,加强自身锻炼。   4.老年人、儿重、孕妇等特殊人群   ① 照既往的节奏生活,规律作息。   ② 选择营养丰富的饮食,但要避免暴饮暴食。   ③ 由家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照料。   如果你觉得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请先参照以上的健康手册来做,如果还是觉得很沮丧,可以打心理咨询电话,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来帮助。心态好飞非常重要。请您跟我这样做,明天继续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