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风
最近的阳光暖暖的,晒进冬天里,也晒在心上。
趁着阳光,五木先生开车把我送到江边,他跑步,我走路。富春江边有一条修建好的绿道,常常有很多人在这儿钓鱼,又或者休闲玩乐的。我扶着栏杆,沿着绿道,慢悠悠地往前走,冬天的痕迹已经有些明显了,山上的树叶泛黄且凋零。
枯萎的景象蔓延着一股悲伤的味道,可富春江上却是另一番状态。午后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山边,阳光慵懒地洒在湖面上,从远处一直延伸到眼前,波光粼粼的,有些刺眼。望着这片湖,我惊讶于这大自然的神奇景色,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观赏到的,如果没有这片湖,如果没有这阳光,如果不是今天,都不可能实现。
前些日子翻阅了一些书,像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讲的是大自然里的神奇万象。我很难读进去,常常是一页翻一页,一本书就算看完了。今天翻阅了一本《夏季从阿龙山开始》,也是讲大自然里的经历,阅读的兴致确实不如读小说般酣畅淋漓,几乎是硬逼着自己往后读。
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可今天看着这片湖,我忽然想起自己近些年写文章,几乎都是跟生活、跟工作有关的散文,偶尔心血来潮编编童话故事,从未写过大自然里的万象。回想起大学那会儿,辗转于南北方之间,诧异于景色的差异,还写过一些,可之后却再也不曾涉足。也是在这一刻,我意识到我只是一介俗人。
年纪尚幼的我苟存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每一天计较的仍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生活中的人情冷暖,笔下的文字也避免不了小家子气,都是些小情绪、小心思。
曾经有一位家长写了一篇《雨》,让我看着修改修改。我一字一句看到尾,只字未动,内心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感慨,这位家长平日里从事的是销售岗位,跟文字素来不打交道,但这一篇描写他的家乡山东的雨与桐庐的雨的区别,写得令我心动,大概只有细心观察过的人,才能写出这么令人动容的文字吧,我是写不出的。有时候,有些学生写的有关景色的文章,也令我十分惊喜,也是我写不出的。
我想,大自然是神秘而伟大的,只有心无旁骛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它的力量吧。
梭罗写的《瓦尔登湖》是诸多人信奉的流传的经典,他在大自然中,真正面对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冲突和失望,我翻阅过,可不曾细细地品读,但我知道是他放弃与这个繁杂的世界的斗争后才能赢得这般的力量。我同样很爱迟子建写东北的雪,也很爱宗璞描绘的西湖,他们真正感受了大自然,享受了大自然。
沿着绿道走了不知道有多久,湖面上的波光粼粼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内心忽觉是幸运的,虽然目前而言,还不能排除一切干扰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当中,可大自然是宽容的,馈赠于我这样的俗人观赏的机会。
坐在电脑前,敲下文字时,又想起了《夏季从阿龙山开始》的序,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教人学会爱,学会忍耐、节制、倾听、观察,学会体面地活着与死去”,这令此时此刻的我又有了新的感触:等时间过去,我一定会从繁杂的生活当中抽身,慢慢地也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当中,感受、享受其美其好。
忽然想起两年前去台湾,坐在去高美湿地的公交车上,只有我和Lesley小姐两个人,司机大抵见我面善,熟络地跟我聊天。他说,很多人都会去阳明山祈祷,其实没关系的,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祈祷,因为大自然都会听得见,所以你要记得跟大海许愿哦,它不会回答你,但它会听,就跟神明一样。
它不会回答你,但它会听,就跟神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