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朱弦玉磬—郭炫鑫

【第十五周】朱弦玉磬—郭炫鑫

2022-01-06    10'31''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260 6

介绍:
编辑员:黄依婷 后期员:郑轩杰 BGM:《月色很美》--伊賀拓郎 末尾曲:《房间》--刘瑞琦-房间新版 不负光阴不负自己,不负被爱不负所爱。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大家好,欢迎收听心韵广播,我是播音员郭炫鑫。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入今天的《朱弦玉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乐器是二胡。 一、发展历史 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到了宋代,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期,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二、特点 民族乐器二胡的特点:是音色集中于中高的音域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能够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马和弓毛等组成的;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主要分圆八角和方六角两种,此外还有扁圆筒、圆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侧蒙有蟒皮,这与中胡、高胡相同,而板胡琴筒是用椰子壳制作的,一侧则用木版粘住。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点,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它的内外定弦的音高与弦的张力适宜,另一方面是由于琴筒的一侧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时无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运弓,即可发出平和柔美之声。 风格***是表现不同音乐风格的特殊演奏手段,是二胡演奏艺术中应用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格***更能够突出音乐旋律中的地方色彩与民族风格。如果使用得当,它会使演奏锦上添花,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评价 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并发明了二胡揉弦,从而扩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以上就是今天《朱弦玉磐》的全部内容,我是播音员郭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