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周】《流文溢彩》— 周茵儿

【第十八周】《流文溢彩》— 周茵儿

2024-01-09    12'02''

主播: 晓升心韵广播站

230 0

介绍:
编辑员:陈欣怡后期员:林家欣BGM:《Feeling of love》——尼欧末尾曲:《爱,存在》——魏奇奇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冬天就是这样一个季节,表面上冷酷无情,但却在寒冷中孕育着新的生命。大家好,欢迎收听心韵广播,我是播音员周茵儿,接下来由我带大家进入今天的《流文溢彩》,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朱自清的《冬天》。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冬天》是书怀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怀念家人朋友的书怀抒情。 这篇《冬天》,作者撷取生活中的三个片段,不仅写了他惯常写的父爱,而且将之扩展到友爱、情爱。既揭示了亲情的美好,又昭示着友情的绵长。文章开门见山,点明题目“冬天”,先描写父子四人围坐在“洋炉子”旁边吃水煮豆腐的情景。那高高竖起的“洋炉子”,熏得乌黑乌黑的“小洋锅”,以及“嫩而滑”“热腾腾”的豆腐,一个个物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凸显出冬天的寒冷和父爱的温馨。第二段写作者和两个朋友月夜泛舟西湖的情景,皎洁的月光,“软软的水波”,淡淡的山影,浅浅的微笑,这一切,虽时隔十多年,只因友情的珍贵,作者记忆犹新。第三段,写寂寞山城中妻儿天真的微笑,作者一生漂泊,居无定所,但即使客居他乡,生活在寂寞的山城,有了妻儿天真的微笑,冬天也“老是春天”,寂寞只属于屋外空旷的山城,而不属于屋内情意绵绵的家。最后总括全文,点明即使是冬天,“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全文就像一部无声电影,质朴、自然,一个个特写镜头,都流露出深厚的思想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从文学形式上看,该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但是作者却在对景的描写中融入了对季节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景象描写,朱自清在《冬天》中使用了较多的景象描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冬天的景色。比如,他写道:“冬天的清晨,霜气重重,刮刮凉风,一切都像是死了的,我站在门口,感到我的鼻子和脸都冷得像一张没温度的铁板。”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冬天的严寒。又比如,他写道:“太阳从山边升起来,一片金红,升到天上,便不辣手了。空气也随着太阳一起在天上变得温暖,小鸟们唱着歌,暖和了自己,也暖和了这阴冷、冷僻、无人问津的世界。”这段描写展示了冬天也有美好的一面,阳光为世界带来了温暖,小鸟的歌声也为世界增添了生机。通过景象描写的方式,朱自清生动地表现了冬天的严寒和美丽。 冬天的人生哲理,《冬》作为季节,不仅有美丽和严寒,还蕴含了人生的哲理和意义。朱自清在《冬天》中通过对冬天的描绘,展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首先,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审视季节变化的规律,从而认识到万物养生与死亡的规律。作者通过冬天景象的描述,展现出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性,在冬天的眼中,一切都是短暂的,一切都有生命,至暮年而逝。其次,从冬天中我们也汲取到了关于人生的深刻哲理,作者透过对冬天的透视,把冬天的孤独、寂寞和寂静转化为了内省和平静的思考。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我们要懂得对自己的人生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找到自己的内心留有的孤独所对应的答案,感受到不同季节对人的不同影响,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从中寻找到好的因素,让自己在季节的变迁中更好地生长和成长。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冬天》一文,不仅在景象的描写上充满了诗意,更融入了深厚的人生哲理,在读者的思考和体会中,更容易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 以上就是今天《流文溢彩》的全部内容,我是广播员周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