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5日 周六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它有一个名字叫作月光。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解释,不过总之它不会是作曲家本人取的。给作品取名字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兴起。
这首钢琴奏鸣曲十分地著名。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动听,还因为它打破了当时奏鸣曲的一般格式。这首奏鸣曲分三个乐章,速度依次增加,情绪对比十分强烈。然而当时的奏鸣曲的格式通俗来讲就是快-慢-快。贝多芬凭借此曲拓宽了奏鸣曲的格式,所以此曲在音乐史上尤为著名。
这里为大家选取的是巴伦 博伊姆的版本。网上还有威廉 肯普夫的版本,大家可以自行搜来看一看。好了,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月光的奏鸣曲吧。
第一乐章,慢板,22拍,升C小调。稳定的低音,中音区沉静如水的三连音,犹如波光粼粼的湖水上清冷的月光。高音区偶尔出现的几个音,犹如湖水上不经意间出现的涟漪。然而整个乐章几乎没有感情和节奏的变化,就像直逼海平面的乌云在缓慢地经过。灰暗,沉郁,犹如阴天的岛屿。
第二乐章,小快板,3拍子,降D大调。跳跃、简洁的音符和它前后的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一种非常奇妙的方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我认为这是非常精妙的比喻。第二乐章带有一丝欢快,一丝天真,却十分短暂,仿佛隐喻着欢乐和幸福总是一闪而过。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乐章伊始便是狂风暴雨般的上行琶音,在最高处两个高亢有力的和弦如惊雷一般。暴雨和惊雷相互交替,将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营造的气氛淋漓尽致地释放。这种不断地冲突和解决一直持续到乐曲最后,以几个简短有力的和弦结束,犹如一记重锤敲碎了整个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