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牟城”(沛然)

再访“牟城”(沛然)

2024-10-09    07'14''

主播: 春暖花开🐰🍔

233 1

介绍:
再访“牟城”       沛然 在我所有涉及家乡的文章里,经常提到“牟城墙”。他是两千多年前,“牟子国”的城垣遗址。       今天,已经成为家乡的地理和历史、文化标志。写家乡怎么能绕过它呢?      实际上,也难以越过。       然而,我以前所写的“牟城”,凭的都是四十多年前的记忆。      在那个“政治挂帅”、“破旧立新”的年代。人们对旧的东西都讳莫如深、避之不及。所以,我那些记忆,也仅仅是被动的感性认识,缺乏理性的成份。       因此,再访“牟城”的意念,近几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离去。       今年,异常的暑热,同时也助推了我再访“牟城”的热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携夫人驱车七十千米,来到辛庄河南岸的“牟城墙”附近时,记忆中牟城墙下鸟鸣柳荡、流水潺潺、芦荻茫茫的场景,竞相涌入脑海里。避之不及,挥之不去。       以至于下意识地担心车子会陷入城墙下的湿地之中,故将其直接开到了城台之上的村子里。      在乡亲们的指点下,来到“牟国古城遗址”碑前。 只见稳固高大的基座,托举着方正美观的碑身。通体浅黑,光亮如镜的花岗岩,显得沉稳厚重,肃穆庄严。金色的碑文,红色的碑铭,记载着牟国古城的概貌。       “牟国古城遗址南北长一百二十米,宽五百二十米,底宽十五米,顶宽四米。有东南北三个城门,原为牟氏部落住址,故为牟国。汉高祖元年(前206)置牟县,北齐文宣帝二年(551年)归博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大业元年(605年)并入嬴县。”       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近百万个日日夜夜的漫长等待,古老的牟城终于又一次迎来了新的生机。 但他的躯体早已不堪负重,面目全非。高高的城墙剩下的,还不及原来的一半。      当我站在残存的最高点北望时,城墙下哪里还有什么湿地、泉水和芦苇荡。可见,我对湿地陷车的担心仿佛成了天方夜谈,又显得那么幼稚可笑。        河床上,亿万年来流水淤积的雪白的沙子,早已成为城市楼厦肌体的细胞。深凹的河床里,出现了粼粼的水面。青天上的那一行白鹭,落叶般飘落在水面上;鸣翠柳的黄鹂飞向了远方。        河堤上铺设了平整的柏油,各色车辆来回穿梭。 城墙下原来的湿地上布满了生产和商业设施。城墙之内的台地上,早年离乡之前经常在那里开会学习,探讨教学教法活动的学校,也被生产和商业设施所取代。      …………       此时此地,除了在那里探访的卑人夫妇,旁边还有一对来自外乡的,租种土地的年轻夫妻。他们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在那里精心侍弄着枝繁叶茂,蓊郁青翠的生姜。      古老的“牟国古城遗址”,仿佛像市场经济海洋里的一座孤岛。在一波波商业大潮的冲击和拍打之下,重复着时光的年轮,经历着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