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罐车
沛然
我最早听说闷罐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的事。
当时,龙国处于“两覇”(美、苏)夹击的态势之下,时刻准备打仗。“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在城乡,粉刷在墙上。好多村庄或厂矿,每年都有一个或几个适龄青年应征入伍,加入人民军队的行列,履行保家卫国的义务。
经常听回家探亲的战士,特别是那些到远方参军的人讲起,入伍时乘坐闷罐车的故事。
后来,偶尔也听人们说起用闷罐车运送鲜活动物的趣事。就这样,闷罐车的概念,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未曾想,有一天我也坐上闷罐车,亲身体验了一把。
那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春意特别浓厚。这不仅仅是因为大自然春意盎然,春风和煦。而且,经过十余年**的中国社会,也像早春的冰融雪消一样,慢慢萌动起来。
作为七七级的新生,经过十年的漫长等待,通过大浪淘沙般的首次高考,我也算是最早上岸的时代的宠儿之一。如春江里的游鸭,最先知道了水的暖。
哪知道,来到百里之外的师范没过多久,思乡念家的意念就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无奈之下,周末急急忙忙奔向了火车站。
等啊,等。
翘首以盼之下,没有等来豪华舒适的“绿皮”,却等来了“黑龙”一样的“闷罐”。
好像是冥冥之中一样,让我得以窥见“闷罐车”的尊容。
原来,传说中的“闷罐车”,就是一个全封闭的长方体的黑色铁盒。侧面开着一个大大的铁门和一个小小的窗口。
那窗口主要是用来换气的,想采光,就是奢望了。
走进车厢,映入眼帘的是遍地的铺草,还有散乱的砖块、石块。
那是坐着休息的地方。
这场景何止震碎了三观,连五官都要惊魂啊!
然而,高兴激动的心情,并未被眼前的条件而冲淡。因为,终于可以回家了。
更重要是便宜啊。价格只有几毛钱,不到“绿皮”的一半。可不要小看省下的一元多钱,在当时可以美美的饱餐一至两顿哦!
现在经常乘高铁、坐动卧也没有当时的心境。
当哼哧哼哧的蒸汽机车,有节奏的哼着铿锵有力的曲子,不断向前时,我的心早已回到了前方的家里。
此时,所有的烦恼,也随着机车烟囱里冒出的一股股浓烟,被远远的抛向了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