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当"前卫""概念""实验"等口号被喊地震天价响时,King Crimson(KC)是当中最优秀的理论与实践者之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当此类经典乐团解体(ELP)或被主流收编(Yes)时,King Crimson仍路遥知马力般的摇滚着。无论现今摇滚的潮流为何,吾人仍不能否认当年KC所创造或遗留下的概念、技巧、精神正影响着现在想要突破的乐团,而他们的成就也成为后世前卫团体所无法突破的"梦靥"。
出生于英国Dorset城的吉他手Robert Fripp二十二岁时与兄弟档Peter Giles、Mike Giles共组乐团并于1968年推出同名专辑,为KC的开端。1968年秋诗人Pete Sinfield与吉他手Ian McDonald等人加入经历一段人事变化后,终于在诗人Pete Sinfield的词"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中找到了他们要的团名:King Crimson。
由于经历了无数的人事更动、更改团名、诉讼、解散等事件,所以King Crimson的团名也不具有音乐上齐一风格的延续色彩。我们可以说团名不过是一项计画 ,由灵魂人物Robert Fripp主宰的experimental/progressive rock project。这个计画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阶段。
1969年七月,KC在伦敦海德公园免费演唱会与Rolling Stones共同出场。这是KC的首次公开亮相,他们以爵士/古典/前卫表演风格演出了首张专辑中曲子,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张专辑: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绝对是前卫摇滚专辑当中的经典作,后世极难跨越的标竿。当年他们以杰出的诗词、华丽的编曲、即兴的演奏吸引了不少目光(当然只是这样还不足以形容),立刻在在英国专辑成绩爬到前五名,正式开启了前卫摇滚的新页。为了显现出他们的时代精神,在 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唱片封套上揭示了"An observation by King Crimson" 的概念。整体而言,创作魅力集中在Robert的编曲手法和Peter如诗般的歌词:
1969年首张专辑的成功并不能确保团员的向心力。两兄弟率先于十一月离团,主唱兼贝斯手Greg不满Robert Fripp找来的替代团员也跟原先在The Nice的键盘手Keith Emerson讨论组团事宜。Keith就是后来前卫/艺术摇滚名团E.L.P的"E",而Greg就是当中的"L"。
1970年Greg确定离团,但他也跟Robert协议仍共同合作KC的第二张专辑。结果又是另一张前卫摇滚史上的经典作品。Greg照旧演唱所有作品,而Robert则找来孩提好友Gordon Haskell演唱一首慢板歌曲以预备接替未来主唱职务。In the wake of poseidon是场质疑战争/和平/温和/暴力的旅程。封面绘图原题为人的十二种原型,把人的各种心理状态描绘地栩栩如生。
1970年后原主唱Grey Lake离团加入ELP,KC马不停蹄的发行更令人难以想像的Lizard。比前两张用更多爵士即兴演奏,肯定需要乐迷花时间慢慢消化。平心而论,Lizard在当年的反应不顶好乃因新主唱Gordon Haskell的表现评价好坏兼半所致;有人则批评Robert Fripp在这儿开始迷失于声音实验而忽略了市场反应。换句话说,KC自此起就不以销售考量为主。就音乐本身而言,这会是场更诡异、更乖张,令人不舒服的聆赏经验,不是每个乐迷都能接受的。据说Robert Fripp对它的成绩也不满意,因此又造成团员的流动。
1970年KC开始巡回演出,不久又由于音乐理念不同而使原始团员求去。Island基本上是介于团员整期间所衍生的过渡专辑,在英国仍有前三十名的排行成绩。Robert在这里采用实验色彩较不浓厚的方式中规中矩地表达意念,并更大量使用mellotron来模拟管弦乐音色。此外,临时编制特大也是令人注目的。在专辑中表现杰出的有Keith Tippett弹piano, Robin Miller吹oboe及Mark Charig的cornet。还有一项特点是专辑艺术设计奇美无比,封面有关猎户星座的插图颇有看头。
在许多老KC迷眼中,第二代的king crimson似乎是真正成熟起飞的开始。原先曲高和寡的诗人Pete Sinfield求去,由较能令人了解的Richard Palmer-James代替。原先任性狂飙的铜管乐器组合也被小提琴天才David Cross的高超琴艺取代,表现出跟从前截然不同的曲风。John Wetton较为人所知的是他在七十年代末组的UK及八十年代初组的Asia,相较那些同样是all-star的超级乐团,其实我个人更欣赏他在KC时期的表现。这时Robert Fripp带领KC到真正科技/前卫摇滚,而不再是以前的古典/艺术摇滚的范畴。展现出紧凑、团结、兼顾商业色彩与音效实验的崭新组合。
第五张专辑:Larks' tongues in aspic在1972年发行,被公认为新旧KC的分水岭。跟以前{KC 1}比起来乐曲间较有整体气氛凝成一气,当然也少了些从前庸懒的感觉。主唱John的嗓音特色未能放开故使乐器演奏成为真正焦点。David Cross在此表现抢眼。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1974年初starless and bible black竟然是第一次KC以固定编制延续发行的专辑。虽然说人事更迭或许可以激发出创意新火花,但也会造成给乐迷不确定感与默契搭配上的严重问题。感到欣慰的是,KC于颠峰期的两张专辑应该是没有团员冲突发生的。由于Larks' tongues in aspic受肯定,KC整个73年都在巡回演出,各种乐器演奏技巧与团员默契到达极致。新专辑中八首歌只有两首歌是全部在录音室构思制作完成,其余歌曲都是现场实况即兴演出。原汁原味的挥洒,更能展现KC高超的技巧与实验精神。
但之后,Red却成为成熟高峰期的KC所发行的最后专辑。John Wetton充满忧愁的甜美嗓音已成为绝响了,因为不久团员们又因合作理念不同僵持不下。Robert Fripp在1974年九月决定解散king crimson,John Wetton短暂加入Uriah Heep并在八十年代以Asia的主唱名闻全球。1975年十一月,Robert Fripp开始与替其他艺人跨刀合作,正式开始他与其他作曲家一连串的音效实验计画。
king crimson到底是不是一个"团"呢?其实由KC在八十年代后的发展我们就知道答案了。基本上,king crimson只是一个持续由Robert Fripp主导,类似Alan Parson在Alan Parsons Projects的地位,由当时精英乐手所合组的音乐计画罢了。1981年四月,Robert号召另一群乐手组成Discipline,但在同年十一月发表同名专辑时又把团名改回king crimson。然而,并不是每个乐迷都喜欢八十年代KC的组合。相信有很多老乐迷认为三阶段的KC应有三种不同的团名以资区别;而且他们不习惯新主唱 Adrian Belew所带来的新观念,认为参入太多流行音乐元素,且缺乏从前迷人的即兴演奏。
新面孔KC的归来得到了销售与乐评满堂采。Discipline与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并列为KC销售量与单曲知名度最高的专辑,一方面归功于Robert长久以来积累的口碑,另方面则是新实验乐风所带来的新鲜感。1982年趁{KC 3}新出击的成功再接再厉发行了Beat,乐曲结构上凝聚力较Discipline强,但评价未如预期。有人说Beat音乐素材跟Discipline几近一致,但未有创新。本张专辑的魅力仍然是在于Robert与Adrian的吉他弹奏、Levin的十弦贝斯威力、与Adrian天马行空令人似懂非懂似的歌词。
1984年的专辑,一张同样带着野心的作品。前四首充满着Adrian招牌式神经质、轻快有趣的商业作品;后半部其余作品则很明显地表达出KC传统以来的另一面:黑暗、恐怖的心理实验。
停顿了将近六年,不服老的KC在这段期间则兼差从事不同领域的音乐工作,Bill Bruford自组前卫爵士演奏团Earthwork得到不错口碑;Tony Levin则是Peter Gabriel巡回演出时的基本成员,而两人亦同时为Yes于1991年传奇性重组Union时的特别成员。当中发行了套装精选及现场专辑吊足了乐迷胃口。1994年先是VROOOM与Dinosaur两张暖身单曲相继出版,随即Thrak正式发行。
或许没有一个老乐迷说这是一张可以超越早期经典作品的专辑,但可以保证的是,KC又回来了,且带来全新的动力。两把贝斯、两把吉他、两套敲击乐器,彼此乐器演奏的契合与紧凑度不输给Red专辑时期的表现,虽然整张一路听下来可能觉得更科技化、更冷漠了。无论在评价上是成功与否,至少技术上交出了一张雄心睥睨彼时乐界的专辑。
组团到现在的已有四十年,从万众瞩目到只有少数死忠乐迷的捧场,他们仍然想秉持当年改革创造的前进精神持续为市场或少数人提供精炼简约的诗句、结构巨大的乐曲、令人省思的主题。而当六十年代反战风潮的盛行,他们所推出前三张令人惊奇地结合当时的和平意识、人性探讨、而超越彼时一般摇滚音乐深度的专辑,是我们在回头探讨老摇滚时不能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