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之声 第35期《教孩子吃苦才是真爱~切勿溺爱》

笑容之声 第35期《教孩子吃苦才是真爱~切勿溺爱》

2020-02-12    12'58''

主播: 笑容之声———康小荣

103 0

介绍:
笑容之声 第35期《教孩子吃苦才是真爱~切勿溺爱》 没人扶时,要自己站直 没人帮时,要自己努力 相信自己 只要足够勇敢 就没有熬不过的艰难 ——《自己的路,自己走》 曾有一部仅有10秒的视频在网上热议。视频中,一名小男孩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了五脚,伴随着怒吼,情绪十分激动。 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十大惯子特征 1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 2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变成家里的“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 3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4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5 .祈求央告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 .剥夺独立 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再爱孩子,也要他承受这4种苦! 《战国策》说: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战国时期,秦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不得已向齐国求救,齐国却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为人质,才肯出兵,但赵太后溺爱长安君,不肯答应。 于是左师触龙就劝她:长安君现在俸禄丰厚却没有功绩,那待您百年之后,他又该靠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这个故事虽然过了两千多年了,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一直适用。 父母之疼爱子女,不应该只体现在一时的溺爱上,而是应该为其计划长远,让孩子能在离开父母的庇护之后,依旧可以很好的生活。 有远见的父母,即使再爱孩子,也舍得他承受这4种苦。 1.独立的苦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彭凯平说: 真正的教养不是在温室里栽培植物,而是帮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同时教会他们独自面对世界。 2.读书的苦 前几天看北大、清华的招生宣传片,内心触动很深。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也好想告诉当年那个觉得读书苦的自己:再努力一把,考个更好的学校,这真得不一样。 孩子无知,但父母是过来人。 在孩子想偷懒的时候,逼他一把,在他想放弃的时候,鼓励他一下,总有一天,他会感谢今天为读书吃的苦。 3.成长的苦 本质上,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对于困难或者需要吃苦的事情,都会本能的抗拒和逃避,小孩子也不例外。 但当他们走过那段痛苦的时光,收获新的机遇之后,往往会感谢当时那个充满勇气出发的自己和严厉的父母。 《银魂》里说:在成功的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和技巧,而唯一能够到达终点的秘诀就是——永不放弃,笔直向前! 为成长吃的苦,终会蜕变成蝶。 4.生活的苦 傅佩荣说,吃苦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为了迎向生命的真实面貌,因为在苦难中,生命没有任何遮蔽,可以展示其深度、广度与高度。 吃过苦的孩子,懂得生活的不容易,明白一餐一饭皆来之不易。 他们对于生活的印象,不再局限于课本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而是切切实实的基于当下的经历。 吃过苦的孩子,更珍惜当下的生活。 他们懂得感恩,更能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也更加坚韧,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要比同龄人更加坚强。 来说一个经济学术语:破局思维 什么事可被称为无解的事? 就是那些让你陷入死循环的怪圈,怎么走也走不出来的事。 你想找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摆脱忙碌的状态,但你却发现你已经忙到了根本没有时间学习。 你想通过创业赚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没有第一桶金你根本创不了业。 你想进到一个房间,但钥匙就在房间里,想要拿钥匙就得先进去。 有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政府给贫穷的人发放补贴,会发生什么事?研究结果是贫穷的人并不会考虑保险、投资、学习之类的事,更多的贫苦户只会把钱拿来买更多的柴米油盐。 越穷,就越会做关于生存的决策,就越不会考虑长远赚钱的事,就会越穷。 越忙,就越没时间想,越没时间想,就会越忙。 这就是死循环,是一个又一个的局,这些局把你死死的困住,让你动弹不得。 那该怎么破?答案就是:破局思维。 你只有打破了现有的局,才能看到更广的世界。 所谓局,就是系统。破局,就是打破现有系统,进入更大的系统。 没听懂?举几个例子就懂了。 钥匙落在了房间,但你要进去,你可以打电话让开锁公司来开门。 没有第一桶金创不了业?现在风投这么多,可以去找投资啊。 原来只有钥匙和房间,现在多了开锁公司。 原来只有创业和第一桶金,现在多了投资。 你发现没,原来的局扩大了。 把局扩大,这就是破局。 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接入新的链条,循序渐进的改变。 革命是什么?革命就是踩刹车,就是直接对着死循环喊停。比如你忙到了没时间成长,那就干脆辞职,花时间集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改革最大的陷阱——把时间周期看得太短。你要明白一个长周期的概念,很多事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往往是相悖的,但你对短期感受又如此敏感,所以就会坚持不下去。 很多人每天日复一日的重复,却幻想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未来,这就是荒谬。 成长很痛苦,但不成长更痛苦。 这需要勇气和坚持! 敢跟自己作对就是破局! 如何破溺爱孩子的局,改教养孩子的革?应该说,解决的办法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孩子自身要有独立意识和敢于接受生活挑战的勇气,不怕苦、不怕累,锻炼自己从独立报到、洗衣服、吃感冒药这样的生活琐事做起;另一方面,家长应该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信心,放手让其参与生活锻炼和社会竞争。我想劝劝天下溺爱孩子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请你放开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不妨从独立做起。让孩子适度吃点苦,那才是对孩子的真爱! 养育孩子没有回头路, 也没有模式可循, 修炼自己,规范言行, 就是无声的教育。 母亲是一棵树, 孩子是树上的果。 每一颗果子都是母亲用心血凝聚。 结一颗好果,是树的心愿; 子孙成荫,是生命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只有健康的大树,才能结出优良的果子; 只有善良的母亲,才能生养出友善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