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人都是播客
打开APP
9分钟
133 大禹是条虫?古书多伪造?谈谈古史辨运动与疑古思潮【试听】
401
0
15天前

三皇五帝真的存在么?大禹是是一条虫?甲骨文能证明几千年后《史记》的记载么?先秦古籍到底又是何时所写?疑古思潮伴随了中国两千余年,但为何在“古史辨”运动出现后,却显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破坏力和创造力。为何七十余期之前,主播们怒斥希腊伪史论的荒谬,而今天又对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颇多赞许?层累史观又在说些什么?

本期节目,小p、郑诗亮、伯樵三位主播将围绕着流行两千年的疑古思潮乃至于进入20世纪后的古史辨运动,聊聊真伪莫辨的古史传说是如何形成的。


-本期参与者-

郑诗亮(微博:PomBom,豆瓣:PomBom)

姜源 aka 小P(知乎:姜源)

伯樵(微博:伯樵Jr,小红书:伯樵)

-时间轴- 

01:17 三位主播谈自己如何接触疑古思潮

08:13 谁是顾颉刚,什么是《古史辨》

13:15 清代学者对顾颉刚产生了重大影响

18:00 中国古史传说演变的三种规律

21:08 中国古史研究的“四个打破”

24:49 一个清朝人对中国古史的认知从哪里来

26:35 围绕儒家经典真伪展开的争论,传统源远流长

31:23 在顾颉刚之前,一直都有中国学者质疑古史

35:03 顾颉刚受西方理性主义影响,也受中国传统戏曲启发

38:08 孟姜女传说是怎么一步步演变发展的

42:33 从十九世纪开始,出于民族主义的考虑,全世界都开始流行神话、传说的研究

46:39 《古史辨》可以质疑中国历史,“伪史论”凭什么不能质疑西方历史?

51:18 重要的是质疑历史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争执历史容不容质疑

53:51 伪史论者往往认为历史是服务于政治的

56:30 活人的命运不能由死人掌握

61:40 顾颉刚也面对“纪念碑式历史”和“批判式历史”之间的现实抉择

65:00 “地不爱宝”,1970年代以来的各种出土发现也证伪了不少古史辨派的判断

72:18 对“二重证据法”的教条态度,反而会成为一种束缚甚至诅咒

74:35 “走出疑古时代”口号的提出,与中国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

76:04 “不立一真,惟穷流变”的“故事眼光”并不因新的出土发现而失去意义,它对理解当下舆论现象也有助益

80:34 一个故事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不同历史舞台上登场时会涂抹不同的油彩、穿上不同的服装

81:40 陈立夫找顾颉刚询问大禹的生日,为的是设立工程师节,让大禹做工程师鼻祖

84:44 回到孟姜女的传说,聊聊“故事眼光”怎么来“穷流变”

88:27 冶文彪《人皮论语》与张向荣《祥瑞》都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让我们理解复杂的经学“今古文之争”

90:06 挖个坑:今后会聊“嘎腰子”之类的都市传说

-延伸资料-

顾颉刚(编),《古史辨(一)~(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陈其泰、张京华(编),《古史辨学说评价讨论集》,京华出版社,2001;

裘锡圭,《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其中《中国古典学重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新出土先秦文献与古史传说》两文系统总结了文章写作时考古与文字学研究成果对古史辨一些结论的纠正、考辨和推进

林沄,《真该走出疑古时代吗:对当前中国古典学取向的看法》,《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

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商务印书馆,2010;

王汎森,《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一个思想史的分析(修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4;

郭震旦《古史辨:现代中国史学的记忆之场》,《史学月刊》2023年第5期;

李政君,《从孟姜女故事研究看顾颉刚的古史观念》,《齐鲁学刊》2023年第1期

-音乐/素材-

《边角聊》主题曲

Edith Piaf - La Foule

-制作-

剪辑制作:刘三菜、伯樵

节目统筹:伯樵

发布运营:肖文杰、Lambda

Logo设计:华盛

-互动联系-

网站: leftovertalk.fm

邮箱: leftovertalk@gmail.com

邮件组:https://leftovertalk.substack.com/

小红书:边角聊

Twitter: @leftovertalk

商务合作:yuanzhigao_0@126.com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快下载荔枝app抢沙发吧!
00:00
09:17
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