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人都是播客
打开APP
192分钟
70金币
118. 心里的痕迹
3.6w
68
1个月前

*本期节目为付费节目,因时长已超过3小时,为不扰乱市场,本期定价有6元提升为7元,请大家多多支持霓达的付费节目!

*本期节目内容适合全年龄段的听众收听,但仍建议14岁以下的听友在监护人陪伴下收听。

*本期节目关键词为:国内案件三则、测谎的是与非、内蒙古7·6灭门案、广东韶关灭门案、杜培武案

*声明:本期声音节目可能含有主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因为案件内容均取自网络报道以及相关书籍、报刊、杂志等渠道;节目中的观点及讲述纯属主播个人基于事件的客观解读;同时,受限于主播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人生经历以及主播在参考、阅览、理解手头资料准确性的局限,节目内容仅供参考,不可作为官方结论予以理解和散播。欢迎您的指正、纠错和讨论。

 导语

大家好,欢迎收听霓达播客出品的声音节目|悬疑案件|!本期是霓达播客的收费案件,诚挚感谢各位听友的支持!

2024年11月,我们收到了很多听众的案件点播,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案子---杜培武案。也许是听过霓达播客的其他冤案,大家希望我们能够对杜培武案---一个中国法治经典案例---进行讲解和观点分享。可在收集关于此案的信息时,我们却发现,诚然,冤假错案是此案得以被广泛探讨的原因,但引发此冤案错案的重要因素---测谎,在本案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却并没有得到深度探讨。

这就启发我们做了本次以「测谎」为主题的节目。专家认为,人一旦说谎,一定会在心里留下痕迹。自我国引入测谎技术后,到90年代中期,测谎技术可谓屡立战功,很多大案要案的告破,都得归功于测谎。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武伯欣,被誉为“中国测谎第一人”。他运用新技术侦破的案件,就包括本期节目讲到的内蒙古“7·6”特大杀人案、广东韶关灭门案。他擅长对心理痕迹进行捕捉。他说过:“只要你真做过,我就能把你揪出来。”

可是,刚走上神坛的测谎技术,在杜培武案之后,口碑断崖式下跌。尤其是在法学界,多数人对测谎抱以疑惑、排斥以及完全否定的态度。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本期图片

请移步公众号

本期节目收听建议:

• 第一案---广东韶关灭门案:2000年12月19号晚上8点,高三学生黄燕正在卧室复习功课,对高考发起最后的冲刺。她的妈妈吴章翠照常走进厨房,为女儿煲上了一碗时令宵夜---红枣鸡蛋。鸡蛋在炉子上,用小火慢慢煨着,就在这时,有人敲响了家里的大门。一个原本对未来充满期许的女孩,人生在这一刻戛然而止。那么,是谁扼杀了这名女学生的未来?

Ø 本案要素:测谎的正面作用、诡异的案发现场和尸体状态、凶手的秘密、戏剧化的证据。

• 第二案----杜培武案:杜培武案发生在世纪之交,从1998年开始,到2001年结束,为期四年。这四年,是20世纪的终章,也是21世纪的序曲,人类社会方方面面都在辞旧迎新,在现实里,新事物往往会悄然而至,可旧事物哪会乖乖地消亡呢?代表着云南省昆明市刑侦界的糟粕,就总想着死灰复燃。

Ø 本案要素:测谎的反面作用、杜培武案的详细审讯过程、揭秘针对杜培武的测谎过程

• 第三案---内蒙古7·6特大杀人案:在分析完测谎的正反面之后,霓达播客为了感谢听友的支持,额外更新一期发生于1981年内蒙古乔家院子的灭门案。听众可以在听完前两个案子之后,休息一下下,下次接着听第三案,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霓达播客的诚意。

• References and materials

1. 武伯欣,张泽民.《心证——心理学家武教授疑案测真纪实》[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2. 贾国勇.《测出的不仅是心跳——测谎专家武伯欣破案实录》[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3. 亚静.《无处躲藏——测谎神探武伯欣破案实录》[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4. 何家弘.《亡者归来——刑事司法十大误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 冯明.《是测真,不是测谎》[N].中国青年报,2015.

6. 范刚.《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N].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

7. 刘璐.《准绳测试法、系统测试法、认知综合测试法的准确性比较》.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评论(68)
暂时没有评论,快下载荔枝app抢沙发吧!
到荔枝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