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播客
打开APP

69分钟
60金币

176.漫谈相声十七年(1949-1966):传统相声如何自我革新
7957
0
9天前
听专业相声人,拆解相声专著!玲珑塔门市部推出全新系列专题——精读相声理论读物,和你一起更深入探讨相声的表演和发展。
书接上文,我们分享了建国初期相声迎来新生,艺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主动进行自身改造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历程。本期我们进一步细化,聊聊表演与作品是如何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自我革新。从追根溯源的历史研究,到创作题材的与时俱进,同时还有把老作品注入新内涵使其生命力得以延续的努力。究其原因,仍然是相声从业者们力求长存的初心。这一期我们继续读祝鹏程教授的《文体的社会结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看看相声如何进行“自我革新”。
往期回顾:
152.漫谈相声十七年(1949-1966):相声的“传统”究竟什么样?
159.漫谈相声十七年(1949-1966):改良之路,从撂地到茶馆再到电台
166.漫谈相声十七年(1949-1966):进入“体制内”成为“文艺工作者
— — — — — — — —
【本期话题】
00:26 让传统相声活下去,赋予它一个主题,费尽了心思
13:28 灰色地带的传统相声,怎么存活下来的?
20:14 相声对于“阔祖宗”的发掘,重构相声近代发展的历史
28:31 如何改造传统相声?聊聊张寿臣改编的《丢驴吃药》、罗荣寿改《卖布头》
36:24 侯宝林《婚姻与迷信》怎么改的?
50:30 传统相声的讽刺精神是一直都有的吗?
56:56 语言如何改造?从北京土话向普通话的转变
— — — — — — — —
【找到我们】
微博:玲珑塔门市部小伙计
小红书:玲珑塔门市部
B站:玲珑塔门市部
抖音和微信视频号搜索:玲珑塔门市部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快下载荔枝app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