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You, We - 初学填词的必备神曲

Me, You, We - 初学填词的必备神曲

2016-12-15    03'09''

主播: 泡泡屋优效家庭

3199 63

介绍:
这首歌,从头到尾,只有几个单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然而这首歌却是初学编歌词的居家必备之神曲。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学编歌词真的可以从新生儿开始。 我的儿子从六个月开始上music together的音乐课,到现在两岁零四个月,已经开始自己编歌词了!那天在泡泡屋儿歌里面放了一首犹太人庆祝光明节的歌,I have a little driedel (我有一个小陀螺)的歌。 这首歌里有一句反复出现多次,“Oh, driedel, driedel, driedel, I made it out of clay”(哦,陀螺,陀螺,陀螺,用粘土来制成)。听了没几天,弟弟突然开口唱,“Oh, diaper, diaper, diaper, I pooped in my diaper”(哦,尿片,尿片,尿片,我臭臭在里面)。姐姐从两岁开始上这个音乐课,她自己编歌词的时候就更多了,以至于我都想不起来具体例子。 你可能会说这是天分啊。可是做妈妈的我在两年前还是一个不敢开口唱歌的人。而我先生倒是有一点五音不全的天分。 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诗化了的语言。和语言一样,是每一个人生而具备的一种能力。 丰子恺在他的一篇散文里记载着他四个孩子在一个炎夏的下午吃西瓜的情景:“三岁的阿韦发出像花猫偷吃时候"ngam ngam"的音乐声,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作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 阿韦吃西瓜。’ 这诗又引起了七岁软软与九岁阿宝的散文,数学的兴味,归纳其结果: 四个人吃四块西瓜。”丰子恺接着说,“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把欢喜的感情翻译为(他的)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和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 越小的孩子,他们的音乐的本能越是直接,丰富而深刻。为什么这种珍贵的本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慢慢消退呢? 在幼儿这段宝贵的时间里,如何才能让他们的音乐本能得到保存,甚至更为充分的发展? 对这个问题,老实说,我一直没有思考过。直到女儿两岁的那个冬天,实在没有地方可以去消遣的时候,才找到了Music Together。这个系列的课程是由一位职业音乐人和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合作,针对0-5岁孩子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的音乐课程。课堂上你看不到桌椅,只有一间空荡荡的屋子。老师和家长围坐成一圈,家长们跟着老师一起唱,一起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孩子可以坐在父母身上,可以趴着,可以随意走动。有时候还会站起来拉着孩子一起唱唱跳跳。音乐取自世界各地,种类丰富多彩。歌词也是围绕着孩子的生活来设计,比如经常出现的“猫,狗,汽车,火车,做饭,洗澡,捉迷藏”等等。音乐和生活直接挂钩,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音乐课上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能容,就是即兴填词。 就拿这首最简单的儿歌来说。第一段歌词完全就是在重复“Me”(我);第二段重复“You”(你);第三段重复“We”(我们)。老师就会随机换成“Car”(车),换成“Eat”(吃),换成“Hello”(你好);换成“cookie”(饼干);换成“Mom”(妈妈)。。。 随便举几个例子,我们都有了好几首歌了!而且这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啊。一个孩子,只要能说话,就可以给这首歌填词了! 填词,在一般人看来是需要天分的事情,所以不敢尝试。然而,这首歌却在孩子们的潜意识里播下了一粒种子:填歌词真的很简单,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哦。 对于一个从小听这样的歌曲长大的孩子来说,所有的词汇,都可以变成歌词。填词其实就是押了韵的说话。他们不会有那种因为仰视而放弃尝试的心态。对于他们来说,音乐就是说话,音乐就是生活。
上一期: 快快跑
下一期: I Am Sleepy! With Sukey Moll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