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蒙特梭利变身之二,有准备的环境

孩子的蒙特梭利变身之二,有准备的环境

2017-02-01    07'34''

主播: 泡泡屋优效家庭

1076 26

介绍:
上一期节目,我们介绍了蒙特梭利教育里面一个最根本的概念,精神胚胎。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携带了所有的精神活动所需要的大脑细胞。精神胚胎的发育过程就是这些大脑细胞伸出大量的突触,逐渐修饰成一张相对稳定的脑细胞网,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就诞生了。 就好像身体胚胎需要一个温暖的子宫一样,精神胚胎也需要一个理想的环境。这个环境在蒙特梭利就被称为“有准备的环境”。 想像一下,一个受精卵携带着所有的成长密码DNA,来到了妈妈的子宫里。那是一个恒温的地方,有丰富的营养。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往往得到全家人的关爱,她的心情总是愉快的。养育新生命的使命让她产生了一种温柔的神圣感。她会不时抚摸自己的大肚子,会对宝宝说话。妈妈的身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一切都在为了这个新生命而做准备。这是一个得到祝福的环境。胚胎在其中自由茁壮地成长。也有很多不幸的胚胎,他们的妈妈因为各种生活的困顿焦虑,甚至酗酒吸毒,没有办法给他们提供一个得到祝福的环境。严重的就会导致各种畸形,甚至流产。 精神胚胎发育的环境比身体胚胎发育的环境复杂的多。胚胎在妈妈的肚子里面,通过脐带和妈妈连接在一起,非常稳定。精神胚胎则不一样。一个婴儿不单要和自己的父母接触,还有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邻居,老师,甚至各种各样的陌生人。除了人,他们还要接触各种衣服,食物,锅碗瓢盆,各种玩具书籍,他们还需要接触各种声音,色彩,花草树木,虫鸟猫狗,水土和阳光。精神胚胎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发育长大。 一个好的环境可以给精神胚胎提供足够好的养分,让他自由茁壮成长。一个不够好的环境无法提供充足的养分,精神胚胎的成长就受到了阻碍。而一个糟糕的环境不但不能帮助精神胚胎成长,反而有可能极度扭曲甚至扼杀这个精神胚胎。 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改造精神胚胎。教育,应该是给精神胚胎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有条件更好地成长。 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恰恰就是蒙特梭利的秘密所在。她把这个环境叫做“有准备的环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准备的环境是什么样子吧。 蒙特梭利环境符合六大原则:自由,秩序,简洁和美,真实和自然,社会性,以及利智性。 自由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教室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孩子的特点,所有的物件都是孩子们能够轻松取放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自由选择教具,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但不强迫孩子。 秩序也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教室的布置很有秩序,数学类的教具放在数学区,生活类教具放在生活区。其次,老师在安排孩子们的活动或者进行教具教学时,也需要有秩序地进行。 简洁和美也有两层含义。一个典型的蒙特梭利教室,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应该就是美。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位置只有一样东西。老师的衣着和言谈举止也要符合美感。 真实和自然。在一所蒙特梭利学校里,你随处可以看到鲜花,动物,木质的家具和教具。可是绝不会有蜘蛛侠或者白雪公主,甚至人气超旺的粉红猪小妹也见不到。 社会性则是指学校里面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小社会。在里面,孩子们学习怎么样和别人交流合作,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利智性则是指学校里面的各种教具和课程都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大部分教具都是可以自我校正的,孩子们通过操作这些教具来了解世界,掌握各种规律,智力得到了发展。 还有一点特别需要指出来的是,在传统学校里,老师是一个管理者和领导者,大多数时候都是学生服从老师。到了蒙特梭利,老师就变成了环境的一部分。其实蒙特梭利的原意是不能把老师叫做老师的,而要称为引导者(directress)。引导者的作用更多地是为孩子们服务,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尊重孩子们的自由选择,同时引导孩子们健全发展。 在蒙特梭利的教室中,十六个孩子只有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年轻女子帮助管理教室,演示教具。蒙特梭利本人虽然尽力为孩子们设计教具,并且尽可能去教室和孩子们互动,但是因为她本人身兼数职,在大学教书,还有自己的诊所,所以真正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其实很有限。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看,孩子们长期处在一种师资匮乏的状态中。在缺少老师管教的情况下,这十六位贫民窟的孩子们居然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驱使着这群孩子们? 要回答这个问题,请接着看我的下一篇文章,“孩子的蒙特梭利变身之三,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