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徐晓林老师1981年为古筝创作的独奏作品《建昌月》,这是首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打开了专业作曲家为筝创作乐曲的先河。尽管这首作品是作曲家对筝乐创作的初期探索,保持了筝相对传统的特质,但作品中依旧可以看出一些作曲家个人的创作特色。
徐晓林老师是重庆人,自小生活在西南一带,当地高山环绕,峡谷深切曲折,兄弟民族众多,孕育着丰富又神秘的历史文化,这些对她的筝乐创作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建昌月》是她创作的《蜀乡风情》组曲中的一首,题目中的“建昌”,指的是四川西部的一座城市,西昌。一日,她坐在成都家中的窗前,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于是触景生情,想起了她曾经在西昌生活时天上那大如银盘的明月,想起了在那里的时光和亲人,这首作品便是对那段生活的回忆。
作品带有一些浪漫色彩,突然让我想起肖邦的《夜曲》。全曲都饱含深情,非常的柔美。作曲家通过使用一些不太稳定的节奏型,让作品产生了自由的、连绵不断的效果。从第二段开始,大篇幅的出现了三连音、五连音和六连音的节奏型,为作品奠定了带有连惯性质基调,这种线条式的写法,在她后来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这一大段中,右手的音虽然很密集,但它成为了音乐的织体,主旋律出现在左手的小指上。肉指勾勒出的音色,更加朦胧、梦幻。
这首作品由邱霁老师演奏。从谱面看,这首作品的难道并不高,但在情感分寸的拿捏上,十分考验人。越是耐人寻味的作品,越不适合过快的演奏。在我的演奏经验中,老师也总是提醒我,快速是许多人可以做到,但会将许多表情都吞噬掉。慢下来,在流畅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表达情感,却非常的难。
同时,邱老师在全曲的演奏中采用了“橡皮筋”式的演奏方式,就是在不破坏作品原本节奏的基础上,做一些适当的拉抻,让音符产生一些弹性。带着些自由的演绎,作品的浪漫特质更加突出,也给演奏者争取了更多的表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