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深处久远 情到浓时为祭
豁达的人一辈子只哭两次,一次是在呱呱落地时,一次在对生命绝望时。我想,如果一生要为自己感动一次的话,就应当把回望青春也算上。至于为何而哭,自是人人心有千千结。
不是每个人都像赵薇这样幸运,可以拉开架势,气势恢宏的为青春谱写一曲,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她这样的视角,把青春涂抹的这般浓重。但是,面对青涩的时光,时而自卑时而自大的我们,都是载着一个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而来的。
与青春擦身而过的人,在流恋过往之时,都急于给它做一个总结,就像《致青春》呐喊着 “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这样的总结不无道理,但“怀念”不过是品味青春的一个引子。青春缘何让我们纠缠不清?
人生就像一个标点符号,“大于号”。从青春到终老,你可以选择的道路由多到少,由宽到窄,直到有一天,只剩下一个点,你再没有办法去比较和选择,只能向命运妥协。想必“不惑”,“知天命”就是绝境中催发的结果。
既然是选择,必然要做出取舍,且看《致青春》里这些主人公的情感交织:
林静对父亲的丑闻无法释怀,他舍弃郑微选择逃避,然而逃避并没有让他捡拾到新的快乐,林静没有幸福可言。陈孝正则是为了“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毅然决然的放弃郑微。直到他有所成就的一刻,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成就是用做人的失败换来的。
而郑微呢,奉献了青春,牺牲了自己,满腔热血换来的是两手空空……还有阮莞,为了保全真爱,放弃了作为女人“不可辱”的尊严,一味的包容,最终香消玉殒……
大凡那些为爱真情实意付出的人,其结果往往背离美好的初衷。
“一个女孩是因为爱上一个男孩而成长,一个男孩是因为失去一个女孩而成长”。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看到郑微站在礼堂高唱“红日”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是热血沸腾甚至热泪盈眶的,我们的青春里可能也这样疯狂过,至少羡慕过这样的疯狂。之所以我们更容易记住忧伤,是因为唯有忧伤才能让人思考、沉淀,而快乐的事情总是容易膨胀、淡忘。
多年后的老张,一袭高仿品牌参加同学聚会,是世俗强加给他的伪装,“面子”支撑着他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唯有淡香的“满天星”,衬出他情感世界中始终如一的“里子”,这也便是仅存的“青春味道”。只可惜邂逅在墓地里,他永远没有机会说给阮阮听,她也永远没有机会去听。
“青春”就如阮莞的命运,在你无法清晰辨识的某一刻,离别突然在眼前,青春在瞬间辄止,纵是惋惜恸哭,捶胸顿足也无济于事。
当我们畅游在欢乐之中,没有人会意识到青春在撞向你的一刻就在马不停蹄的飞快远去。
青春专属于那些有闲暇时间东张西望的人,好在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有闲暇时间。但有些人从浴火中走来,因为苦难的境遇,在青春这段旅途中只能匆匆赶路。
能够给自己灰色的调调涂上一撇色彩,对于郑微的爱,陈孝正何尝不想驻足停留,何尝不想与郑微长相厮守,只是他想让自己足够强壮起来。“磨难”让他没有机会在这个绿色的季节里像别人一样,去挥霍,去洒脱。现实给他的是与年龄不相符合的“理性”。
陈孝正理性的计算着如何离开,也一定精心的计划过日后如何来弥补郑微。他为了目标不停的算计,但他算计不到,下一次见面,郑微已然不再活泼,不再炽热,唯有肃静的表情和黯然的瞳孔。那些不懂“青春”的人,给郑微戳成的伤痕,他永远不会明白。
当陈孝正多年后再一次回归,信誓旦旦要给郑微无以复加的完美爱情。可是,青春已经
不再,怎样做才能够完美呢?陈孝正只知道他在海洋馆的内心独白是真心实意的,却不知道郑微当年说的“我愿意跟你吃苦”也是心甘情愿的。
《致青春》郑微和陈孝正的结局是太多旧人的写照,他们曾经爱过,错过,许久之后,
在下一个季节里相遇,竟是无言以对的。
在不愿示人的内心深处,是谁偷偷的拿走了什么,还是偷偷的放进去了什么?总之,再也没有义无反顾的冲动。
我们还有理由站在这里致青春,不仅仅是《致青春》这类虐心的题材点击我们的往事,还有那些曾经勾肩搭背的伙伴,天南海北难得一见,偶然间转角的相遇,就会手舞足蹈的勾勒出当年,只可惜一番豪情诉说完往昔,便再没了话题。当然,还有一些物件,让我们睹物思情,恍然如梦。
阮莞对赵世永的坚持,是对“爱情包容”的注脚。为了真爱,她一味的包容,忍让,可惜换来的是男人越来越不负责任。
郑微对陈孝正的坚持,是对爱情直白的注脚。她认定了的,就要不顾一切代价的陪着他,投其所好。结果,陈孝正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抛下她远走他方。这一打击尽管让她满目沧桑,但郑微的心里其实还是没有放下这份坚持,她在等一个答案,哪怕不再会接受这个人,但仍然要为自己的真爱讨回一个说法,因为放不下,尽管事业成功,内心仍然备受煎熬。
阮莞和郑微的悲剧就在于他们还在坚持,坚持那份带有“青春”烙印的直白、火热。
青春固然值得祭奠,但青春也不过是生命轨迹中的一抹,轨迹的尽头是我们陨灭的终点。所以那些心动的日子,那些风花雪月,《致青春》更应当致我们终将逝去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