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 “内圣外王”
文/孟庆果
“内圣外王”一词很高大上,出自《庄子》,后来被儒家拿了去,成了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从字面上理解,圣是力量,王是方法。“内圣”指对内自身德行的修养,要像圣人一样修己正人;“外王”指对外处理问题的能力,要像君主那样纵横捭阖。通俗来说,内圣解决的是我们为何而生,外王解决的是我们怎样活着。
梁启超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另半个是曾国藩。孔子“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周游列国,创立儒学,把文明的种子遍播全国;王阳明提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唤醒人们内在的良知;曾国藩深谙“太刚易折,柔则长存”的道理,家学勤勉,见贤思齐,克已奉公,近乎清流。他们无疑都是践行 “内圣外王”的典范。
杨绛出身于无锡名门望族,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大先生”,她用自己的百年人生告诫我们: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穿着旗胞淘厕所的郭婉莹,在大起大落的人生中,始终高高仰着下巴,倔强又顽强地为自己的淡然骄傲:“劳动有利于保持体形。”
平常人心底的“内圣”,是有丰盈的内在;平常人眼里的“外王”,是有足够的执念,内外兼修,不忘初心。我等凡人,终其一生,可能也达不到圣人的万分之一,但,并不影响我们去做一个德行高尚,说到做到的人。
治大国如烹小鲜。在平凡的岗位上顺其自然,提升能力,各司其职,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