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到底怎么了?

娱乐圈到底怎么了?

2018-06-06    11'24''

主播: 布鞋说

153 2

介绍:
“再爆阴阳合同,涉及金额7.5亿。”最近,对抗冯小刚《手机2》的消息愈演愈激烈。从私人恩怨引发至娱乐圈的七级大地震,不仅怼了刘冯范,还牵扯出娱乐圈的深层利益链。因此,还收到了来自中国空军徐勇凌的死亡威胁。这段时间,我们从微博、微信等渠道都看到此事的后续报道。“阴阳合同”被公布在网上,引发舆论热议。随后,范冰冰工作室声明从未签署“阴阳合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此合同并非指向指范冰冰,已向受牵连的范冰冰表示道歉。同时他还指出,阴阳合同在圈内不少有名气的人也是这么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点火势已经成功引起了国家税务局的注意。范冰冰从被媒体质疑漏税逃税,到后来工作室所在的无锡税务展开调查,国税局决定彻查此事。整个事件持续发酵,火势越来越猛。整个局势直指娱乐圈逃税、避税问题。逃税问题,娱乐圈是有先例的。家喻户晓的演员刘晓庆,因当年其公司采取虚假申报等手段偷税漏税达1000万元以上,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处以一年有期徒刑并交罚金。不论范冰冰的事件是否属实,仅以此次范冰冰的合同为例做出数据分析:小合同注明片酬1000万,这数额是要上报税务局纳税的;收入1000万,范冰冰纳税则不到400万元。大合同则注明为5000万,总片酬应为6000万元。按照税表,收入6000万,应该纳税2400万左右。这就涉嫌逃税2000万元。如此一笔巨大的税款,若违规合同坐实,根据我国逃税罪的规定,范冰冰最少要被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高收入明星群体,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纳税义务,很明显违背了国家法律。不仅有失身为中国公民,没有依法纳税,还毁掉了作为公众人物的形象。崔接二连三地爆料“阴阳合同”,招来了监管调查,使得各家上市公司的心惊胆战。最明显的就是股票市场的体现。华谊兄弟开盘跌9.66%,唐德影视开盘跌8.42%,光线传媒跌逾4%,华策影视跌近3%。开盘绿油油一片,比娱乐圈的原谅绿还要让人掉下巴。其实,捅破了娱乐圈的税收黑幕及天价片酬,这无疑引发了中国百姓对明星职业不合理收入的愤怒。随着中国内地的整体制作水平日益提高,近几年大众眼光纷纷停留在内地的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这无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变强的体现,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群众对我国文化事业的认同。此前,媒体报道,不少港澳台艺人北上捞金。连在韩国节目的韩国艺人都表示:不火的可以前往中国大笔捞金。有数据统计,2016年一二线演员的片酬增长了近250%。为此2017年,五部委曾联合发下通知,明确提出“严禁播出机构以明星为唯一议价标准”的要求。随后某委员会还发出《意见》,限定片酬比例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本是想整顿行业畸形片酬,现在没有达到目的之余,行业内竟用阴阳合同来逃避政策,以致于出现了人们口中“屡限屡高”的状况,令人唏嘘不已。显然,牵制影视文化市场发展的顽疾也逐步曝光在大众眼前。由于流量小生颇受追捧,不少影视公司为了片子的人气都纷纷开出天价收入来招纳演员。网上也曾曝光,某演员片只看片酬金额接戏,且这类鼠目寸光的演员在业内也不少见。现在,整个行业内乌烟瘴气,吃瓜群众一片哗然。难怪不少人说,现在长得好看点的都往里面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带有争议的流量艺人,不仅戏演得烂,还整天晃荡在荧幕前。我们所敬佩的老戏骨都是行业内的典范,一方面热爱演艺事业,一方面兢兢业业,不断进修自我。但如今,他们很多却无人问津。大学曾就读电影专业的蔡康永,在一档节目中,曾问过某演员是否看过某部演员必看的电影。答案是没有。那一刻,他和另一名嘉宾都惊呆了。这个问题就像在向我们揭露:演员没有深度自我修养,只凭颜值,也能大笔捞金。可以说,除行业内很多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上位之外,艺人和经纪团队,看中的往往并不是一个好的剧本,而是如何迅速赚快钱。违背了《电影促进法》提出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的要求。如此氛围下的影视文化事业,不仅不能培养出绝佳演艺人员,还错误引导群众,毁掉了多少人的审美水平。如果不加以整顿,如此畸形发展只会恶性循环,那中国文化事业又该何去何从?众人之所以关注税收,不是在仇富,不是妒忌明星家里面积有多大,有多少名牌穿在身上,也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在追求我们一直倡导的诚信、公正、公平。娱乐圈的妖风整顿,真的是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