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件文物中国史No.19 良渚玉琮王

365件文物中国史No.19 良渚玉琮王

2016-09-19    07'10''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144 17

介绍:
365件文物中国史19:良渚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神权逐渐形成, 在祭拜神灵的时候, 为了能和神灵达到沟通的目的, 玉成为先民会用到的媒介。 而位于南北方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址, 也会出现不同形态的祭祀玉器。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吧, 为小朋友们介绍的是玉琮。 在很多南方新石器时代遗址中, 都曾经出土形制各异的玉琮, 有一件因为硕大的形体, 而被人们称呼为玉琮王。 它是1986年在浙江省余杭县出土的, 外形是方形的, 但中间有个贯穿整体的圆孔, 玉琮通体呈现出黄白色。 很多人之所以称呼它玉琮王, 除了制作精美外, 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分量, 居然达到了13斤左右。 玉琮王吸引的我们还有上面奇特的图案。 它的四面中央各有一条凹槽, 描绘了两个带有头冠装饰的人面形象, 最奇特的是神人兽面图案。 在玉琮边棱的两边, 还各刻画了一只变形了的鸟儿的形象。 整个玉琮雕刻得非常细致, 而且花纹的样子也很奇特, 有着很特别的装饰效果。 我们要着重介绍下神秘的神人兽面图案, 它还出现在良渚文化遗址的很多其他玉器上。 整个神人的脸庞是倒梯形, 看上去呲牙咧嘴,眼睛也比较明显的突起, 头上还带着有羽毛做装饰的冠, 两条胳膊抬起来,双手则放在胸前, 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那它代表的涵义到底是什么呢? 有的人说这是良渚人的“神徽”, 就是神的徽记, 有人说是巫师骑在一个可以上天的神兽身上; 还有人说,就是个面具,是用来吓唬人的, 因为在以前人们不了解大自然, 带着面具给自己壮胆。 小朋友,你觉得呢? 玉琮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对于玉琮用途的猜测有不下20种, 在后世古书《周礼》上有“黄琮礼地”的记载, 在宗教祭祀当中用玉琮来祭祀地神。 大部分人认为玉琮是原始宗教沟通天地的法器, 又由于是从墓中发掘出来, 先民应当是认为这些玉琮还是能起到保护死者、 镇压凶邪的作用。 从良渚文化的考古考察来看, 发达的礼玉制度以及祭坛、城楼的建筑, 都说明良渚文化高度繁荣。 在人类文明化的进程当中, 权贵阶层的出现也是其中很重要的标识, 明天的节目里,朋朋哥哥再给大家说起。 今天的互动小环节, 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 远古人类没有金属工具, 怎样才能在这么坚硬的玉琮上 雕刻出如此繁复又精美的花纹的呢? 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 明天见! 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