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03 鲁迅故居的枣树

四合院里的文艺大师No.03 鲁迅故居的枣树

2016-11-22    04'53''

主播: 耳朵里的博物馆

67 6

介绍:
鲁迅故居的枣树 1924年9月15日,在搬入宫门口西三条21号新居不到四个月时,鲁迅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诗《秋夜》,12月1日发表于《语丝》周刊第三期。《秋夜》一文是鲁迅5月25日搬入西三条新居四个月以来的第一篇创作。从这篇散文诗开始,鲁迅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秋夜》是鲁迅创作中并不多见的状物写景之作,开头第一段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篇《秋夜》后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这种鲁迅独有的奇特句式,给所有的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鲁迅的学生徐钦文就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说:“’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已成为大家爱颂的句子。” 台湾的一本针对中学生的现代散文导读《课堂外的风景》,收录了45篇现当代作家的散文名篇,第一篇就是鲁迅的《秋夜》。其中对“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个特别的句式做的注释是:“为强调两株枣树不屈的形象,作者刻意以‘视点移动’的效果来描写。”进一步的解释还有:“文章开头‘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历来引起众多讨论,其实这两句乃实写普通且平常的现况,从用字遣词来看,显得朴拙,甚至重复冗赘。背后的语境则隐含着写作者孤独寂寥的情绪,借以使欲赞颂枣树形象鲜明突出。难怪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是不寻常的说法,拗强而特异,足以引起人家的注意。” 总之,“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个经典的鲁迅式的句子多少年来被人无数次地提及、引用、议论甚至吐槽。当然,我们今天的语言环境和鲁迅先生的时代相差太远了,我们不能完全以今天的语言和书写习惯要求处于新旧时代交替下的鲁迅先生。 到北京鲁迅故居参观,许多人是为了寻找《秋夜》这篇散文诗里的两株枣树来的。但是找遍整个鲁迅故居的小院,却根本看不到有枣树的踪迹。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鲁迅笔下的两株枣树不是长在这个院子里吗?其实,《秋夜》一文中的两株枣树最初确实是长在这个院子里,不过不是鲁迅栽种的,而是邻居家的树。鲁迅的原文里写的是“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这个“墙外”指的已经不是自己后院里的地方了。后来在兴建鲁迅博物馆时,馆方为了还原鲁迅散文中这个经典的场景确实曾经在鲁迅后院墙外栽种过两棵枣树,可惜这两棵树没过多久便枯死了。因此,今天在鲁迅故居的后院再也找不到两棵枣树的影子了,这确实算是小小的遗憾。不过它们在鲁迅的文章中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