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父母》第五章 第2节聆听 第二部分聆听的三种形式

《教练父母》第五章 第2节聆听 第二部分聆听的三种形式

2020-01-28    17'25''

主播: 王俊泉!

137 0

介绍:
《教练父母》第五章 教练父母的第二大法宝--太阳式沟通 第2节聆听第二部分 一、聆听的三种形式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时候情绪升起时,很希望能得到某个人的认同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一双耳朵来聆听我们的喜怒哀乐,根本无须对方给到我们什么建议。而对方的任何建议都会令我们感觉到无力,不被接纳。我们只想倾诉,当倾诉完了,我们就舒服了,自己也有了解决办法,或者对那件事有了新的领悟。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安静聆听。 安静聆听,即什么话都不用说,只是全然欣赏的聆听孩子在说什么,聆听他的语言,感受他语言背后的情绪,觉察他的信念,体会他的能量状态。让自己保持一种空的状态,无论自己有什么样的念头产生,都把这个念头放下。当父母们能做到安静聆听时,你会发现,原本不愿意与你讲话的孩子慢慢开始话多了。 安静聆听首先适用于无猴区。当双方在无猴区做交流时,父母如果能做到安静聆听,孩子会感受到你真的在听他讲话,于是,他便愿意与你分享更多他的故事。你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就会越来越通畅,彼此的亲密关系增强。同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从无猴区进入到有猴区。 有位学员分享她的故事: 以前我不明白,爱人为什么不愿意与我说话,为什么我都是为他好,可他却不领情呢?明白了安静聆听后我明白了,原来爱人在工作中碰到纠结,有情绪时,他只是想有一个听众听他讲讲而已,他讲完了,把情绪释放出来就没事了,他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的。而我以前总想给他出主意,又都是站在我的角度为他出主意,所以他很烦,久而久之就不愿意跟我说了。我现在当听他有情绪时,只是安静地听他讲,用眼神告诉他我理解他,基本不说什么话,他反而愿意慢慢给我讲了,还说我现在比以前理解他了。 其次,安静聆听适用于双方关系已经非常恶劣,彼此间已经没有什么信任关系的时候。常常有家长来咨询我,关系已经非常恶劣了,怎么办? 我都会回答两个字“闭嘴”!很多父母不理解,他都那样了,我还闭嘴? 是的,因为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会发现,当信任不存在时,双方都是带着抗拒的心,都会被自己的那张黄金床死死困住,所以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是听不进去的。《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面临这种情况,首先要先学会止,而“闭嘴”就是很好的“止”的方式。所以,当关系已经很恶劣时,如果父母能够“止”,只是安静地听到孩子的语言、情绪、信念、能量状态,安静地听到自己的语言、情绪、信念,能量状态,于是就多了份觉察,也多了份空间,彼此间的不信任开始一步步止住,然后双方就都能定下来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信任来交流。 有对父母来找我:初三的儿子与他们像仇人一般。回到家一言不发,直接就玩电脑,把电脑锁起来,就与他们大吵大闹,以不上学来要挟,叫他吃饭一遍又一遍,除了要钱不说一句话,即便要钱也只有三个字“给我钱”,父母无比痛苦。我就让他们回去闭嘴,只关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不发一言,吃饭时只喊一遍,吃完饭就直接收拾掉,不等孩子。如果孩子要吃就请他自己热,不吃也不生气。重点是带着爱让自己快乐的生活。三天后,孩子只需父母喊一次就过来吃饭;两星期后孩子回家会说“我回来了”,一个月后,孩子愿意说些在学校的事情。三个月后这个孩子愿意和母亲一起来见我。  很多父母也对我说:“老师,我闭嘴了。可孩子为什么没有什么变化呢了”我就问她:“你闭嘴了。你是在关注孩子还是你自己呢?”刚才讲到,关键是闭嘴的同时,关注自己的能量状态,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才是根本。因此,安静聆听的核心是让自己处在一种当下的状态,全然接受对方的一切,把自己所有的判断都放下,让自己处在一种高能量的状态中。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只用安静聆听,有时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没有听他在说,或者因没有互动而让对方讲的兴趣下降,因此除了安静聆听,另外一种聆听是陪伴聆听。与安静聆听的区别是在聆听时,不是一言不发,而是运用一些语气词,如:“噢; 是吗?原来这样,还有呢?继续”等引导孩子愿意继续说下去,其目的是向孩子传递“我在听你讲,我对你所讲的很有兴趣,我理解你”等信息,从而形成更有能量的沟通场域,加强彼此间的信任关系,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一位母亲参加完教练父母,无比喜悦的与我分享: “一 天.我正在做饭,上高二的儿子回来了,进门就对我说‘现在的丫头片子真烦人’。我一听这句话,尤其是‘丫头片子’四个字就让我很不舒服,觉得他不尊重女性,刚想说他,想到教练父母中所讲的‘黄金床’和‘陪伴聆听’,就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而是噢了一声。儿子看我没说什么,好像还挺有兴趣,就走过来给我讲‘国栋他们几个今天给我介绍女朋友’,我刚一听到这,就又想插嘴,告诉他不能交女朋友之类的,好在管住了自己,只是饶有兴趣地听他讲。儿子大概讲了30分钟,这期间我没有打断他,每次想给他讲道理时,都闭住了嘴,只是用些语气词来表示我很有兴趣。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我儿子很智慧,他清楚地知道他要交什么样的女朋友,他如何来处理这些问题,而这些都是我以前担心他不懂的。可见孩子真的不需要给他们讲那么多道理。更高兴的是,儿子分享完就回房写作业了。吃晚饭时,儿子突然说‘妈妈,你今天上课了? ’我还有点茫然时,他又加了一句‘你今天真好,看来学习还是有用的,以后天天都能这样就好了,我就什么事都敢跟你说了。’”可见,陪伴聆听也很简单,就是在安静聆听的基础上加上语气词,用来引导孩子继续说下去。 陪伴聆听既可运用在无猴区,也可运用在猴子归孩子所有时。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时,往往他们的课题也就自行解决了。最重要的是,安静聆听和陪伴聆听可以很好的避免从无猴区进入有猴区。  聆听的第三种形式是探询聆听。当你发现只是陪伴聆听依然无法支持到孩子时,你就需要更深入、更专注地来聆听孩子。探询聆听适用于有猴区,即孩子有情绪的时候。顾名思义,探询聆听就是指通过聆听来看到事情背后的情绪。情绪背后的真相。在很多时候。当真相清楚了,情绪就消失了,事情就自然而然得到解决,或找到了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案。  一位初三的男生由母亲陪同来找我。原因是寒假快结束了,而孩子表示不想上学了,母亲很焦虑。以下是我与孩子的交流。 我: 你不想去上学? 孩子: 是的, 我不想上学。 我微笑着看着他。        孩子: 我不想上学,我讨厌我们英语老师。 我: 噢,你不想去学校,你还很讨厌你们的英语老师。        孩子: 是的,她特别烦,每次布置特别多的作业。 我:噢,你讨厌她是因为她布置的作业很多? 孩子:不止她一个,我们老师都布置很多作业,寒假也不让人好好休息,这哪是放假,还不如上课呢。 我: 我理解你觉得作业太多了,是吗?        孩子:是呀,作业那么多,我做都做不完。        我:我听到你有些担心,寒假快结束了,作业还没做完。        孩子: 是呀,作业太多了,我不想去学校。        这时,母亲在旁边的插话:“你就知道玩,不写,现在当然写不完啦。”(注意,母亲此时没有听孩子在讲些什么,只说了自己想说的。) 我请母亲不要说话,继续聆听孩子:“噢,你不想去学校是因为快开学了,你作业还没做完,是吗? 孩子,没做完,老师肯定又要骂人,要请家长,让补作业,我不去了。 我: 你是担心没做完作业,所要面临的老师骂人、请家长、补作业之类的事情,你觉得很烦?  孩子: 是的,如果没有这么多作业,我也愿意上学的,毕竟不上学我干什么呀。        我: 噢,你只是不想写作业,但你是愿意去上学的,是吗?        孩子: 是,可这不可能。老师怎么会同意不写作业呢?        我: 如果不用写作业,你就愿意去上学?        孩子: 只要不写太多的作业,我还是愿意去上学的。尤其是不要让我写那些没意思的作业。        我: 其实你是不愿意写那些没意思的作业?        孩子: 是呀,我都会的就不用做。每张卷子我只做不会做的几道题,这样我就既玩了,也学了,多好。        我: 是的,我也认为这样很好。        孩子: 可老师不同意呀。        我: 你认为老师不同意你这样做?        孩子: 嗯,肯定不同意。        我; 那你与老师沟通过吗?        孩子: 没有。        我: 是没沟通过,但不代表老师一定不会同意,是吗?        孩子: 我回去试试。        我: 你很智慧哟,祝你成功。  后来,孩子打电话给我,很兴奋,与五位老师做了沟通,一位不同意,三位同意,还有一位说只要他开学考试能在90分以上,就不用写寒假作业了。  通过这案例,大家对探询聆听有了些直观的了解。使用探询聆听的好处是:  第一、让彼此的关系和谐,亲子间的信任度得到提升;  第二、能更好的了解到事情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从而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并解决;  第三、在整个过程中,因为充足的陪伴,孩子愿意主动来找解决方案,提升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智慧得以唤醒。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孩子是清楚是非对错的,当父母愿意去聆听孩子时,就意味着你接受了孩子的情绪,当情绪被接纳后,孩子是愿意做进一步的探讨,并愿意采取行动的。成人亦是如此。因此,在我的经验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当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做到探询聆听时,事情就自然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