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父母》第五章第2节第三部分探寻聆听的四个要点

《教练父母》第五章第2节第三部分探寻聆听的四个要点

2020-01-29    17'09''

主播: 王俊泉!

160 0

介绍:
《教练父母》第五章 教练父母的第二大法宝--太阳式沟通 第2节聆听 第三部分 二、探询聆听的四个要点 1、眼睛保持直接注视。  当父母准备好要进行探询聆听时,一定要眼睛看着孩子,带着慈爱、信任的眼神柔和地看着孩子,一般当父母看着孩子的眼睛时,注意不是死盯着孩子,而是带着慈爱、信任的眼神柔和地看着孩子头部三角区时,孩子能立刻感受到父母对他(她)的爱和信任,孩子就会放松很多,也更愿意分享和探索事情的本质。 2、身体姿势保持开放并向前倾。  很多父母和老师在与孩子谈话时,很喜欢面对面坐着,或者一方站一方坐,或者翘着二郎腿或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在前面讲过,语言是有力量的,文字语言占沟通效果的 7%,而肢体语言占到38%。上述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都是拒绝、排斥、我不尊重你或我不接受你的信息。因此,在要进行探询聆听时,父母、老师最好与孩子成 90度直角坐,这样,即可以关注到孩子,又避免了面对面坐时所自然产生的抗拒或直接承受孩子的负能量。 当父母感觉孩子的力量感较弱时,坐在其右手边(适应于惯用右手的孩子,惯用左手的正好相反),这样的姿势孩子很容易有安全感;当父母感觉孩子比较燥时,就坐在孩子的左边,这样父母的定力就能较好地支持到孩子。如果信任关系较好,父母也可以把孩子搂在自己的怀里或者握住孩子的手等。对于幼儿,父母可以蹲下来,蹲在孩子的身边或者把他侧抱在怀里,对于婴幼儿,父母在抱孩子时,把头抱在自己的心脏的位置,这样孩子会容易有安全感。总之,所有的肢体动作都是向孩子表达:我愿意听你讲,我很关注你,我接受你所讲得一切。 3、给予回馈(包括内容和情感)。 在探询聆听时,除了使用语气词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当地给于回馈。是否还记得我们前面所讲,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情绪的转移、信念的强化。所以回馈的内容,可以是刚才所说的文字语言,也可以是孩子当下的情绪,也可以是孩子语言背后的信念。当父母在慢慢适应探寻聆听时,先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回馈,就是重复孩子所说的话,无论孩子说什么,都只是回馈孩子所说的,不加任何自己的判断,不问任何问题。如当孩子向你表达他很讨厌数学老师时,你的回馈是:“我听到你刚才说, 你很讨厌你们的数学老师?"你会发现,你无须问为什么,往往当你这样重复之后,孩子会自动来说更多的话。慢慢熟悉之后,能够觉察到孩子的情绪,你就可以直接重复孩子的情绪,如上述例子,你可以回馈:“我看到你很讨厌数学老师,你对她很生气?”在这两种都很熟悉时,父母往往就能听到孩子语言背后的语言,即他的信念,这时就可以来回馈孩子的信念,如“你觉得数学老师做了些很不好的事,让你不喜欢,甚至讨厌她?” 4、建构一个爱的、轻松的能量场。 当看到、听到或感觉到孩子紧张、愤怒、焦虑等的情绪时,父母先与孩子同频,并通过非语言(行为、声音、表情、呼吸的改变等)来引领孩子的能量。如父母可以先通过调整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呼吸变得缓慢而悠长,并在心里默默地持续说 “我爱你",通过这些方式,建构一个爱的、轻松的能量场。同时,如果孩子此时很伤心,父母就要表现得很宁静,带着爱来看孩子的伤心,而不是去否定伤心的感觉,或者转移话题;如果孩子很开心,父母也要能感受到孩子的开心,让自己也开心起来,即当父母愿意来聆听孩子时,一定是带着开放的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分享两位母亲听完“教练父母”后,在生活中运用“探询聆听"的故事: [故事一:从打碎茶壶到爱上英语] 分享这个故事的母亲有个小学五年级的女儿 这位母亲是位很爱喝茶的人,家里也有很多的茶壶,她很喜欢、也很珍爱这些茶壶。因为女儿小, 她也从来不允许女儿碰到她的这些宝贝 。正好参加完教练父母课程,回到家。进家门,她发现文儿的神色不对,就问女儿:“发生什么事了?女儿支支吾吾。可母亲的直觉告诉她,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就坐下来,让女儿坐在旁边,说 :“妈妈感觉到你的情绪不太对,告诉妈妈,到底发生子什么事,我向你保证,无论是什么事,我都不会骂你或者打你。”听到妈妈这样说,女儿犹豫了,过了会儿,说:“你真的不骂我,也不打我?你保证?"母亲再次明确的点头承诺。女儿转身进了自己的卧室,拿出一个报纸团。当报纸团打开时,母亲说她当时一看,火就上来了,她居然把我一 个5000多块钱的茶壶给打碎了!幸亏刚参加完课程,还是有余温的,就开始微深呼吸,先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一言不发,就低看头,也不敢看我,当母亲感觉自己的情绪已经平和下来,把女儿搂在身旁,说:“你很害怕,是吗?”女儿点点头。母亲就带着那份心疼和爱看着女儿,不一会儿,女儿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真的很喜欢你的那些茶壶,我也很希望能像你 一样泡茶喝,我觉得可美了。”妈妈听了,更加心疼女儿:“你一直都想像妈妈那样泡茶喝?” 女儿点头,说:“是的,其实,每次我单独在家时,我都会玩你的茶壶,像你那样泡茶,不过,为了不让你发现,我在拿之前,会先仔细观察茶壶是怎样放的,估摸着你快回来了,再原位放回去。”母亲听到这,心里有份酸楚,这对女儿是多么的不公平呀。母亲说:“对不起,孩子,妈妈今天才知道你原来这么喜欢喝茶,这么喜欢这些壶。”女儿抬头看了看妈妈,可能是没想到妈妈会主动向她道歉吧。又聊了一会儿,女儿又说:“妈妈,你知道吗?你没回来时,我都想好了,如果你回来骂我或打我,我就在下一次你不在家时,把你所有的茶壶都打掉,大不了回来挨一顿打。我还会恨所有喝茶的人!”当母亲听到这里,内心无比的震惊。这位母亲对我说:“如果有一天,我女儿长大了,莫名地讨厌喝茶的人,我和她恐怕都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呢。太感谢了,幸亏我听完课,没有像以前那样发火,或质问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女儿就这样絮絮叨叨说了很久,母亲就按照探寻聆听的方式,不多问一句,只是简单的重复女儿所说的话。慢慢女儿说到了学英语的事情。女儿说:“我特别讨厌我们兴趣班的英语老师,他偏心,他故意找我的茬。我上三年级时,有一次,明明10个单词我背会了9个,他都不表扬我,另外一个同学只背会了8个,他都表扬她了。”母亲在女儿的分享中,敏锐觉察到,女儿刚开始学英语时挺开心的呀,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爱学英语了,是不是与这个有关系?母亲也没有多说。等到女儿全部说完,彼此间都能感觉到那份信任与喜悦,母子间的爱在流动。后来,又去上英谱课时,母亲故意去问老师三年级时的事,那位老师也很智慧,立即说:“是吗?对不起,我看阳阳个子高,记单词又记得好,我一直以为她是五年级的学生呢。我对五年级的学生的要求是10个单词要全对,而三年级的只需会7个就行了。所以当时就没有表扬阳阳。” 大家都没再说什么。后来,母亲发现女儿又开始愿意背单词了,对英语的兴趣度也开始提升。 [故事二:我要让她拿不上奖金] 这位母亲是在课程结束后,来参加沙龙时给我们分享的这个故事。有一天她下班回家,发现儿子正在客厅里哭,爱人见了她,气呼呼地说:“这就是你儿子,你怎么教育的?”说完甩门而去。她当时情绪立刻升起来, 于是回到自己的卧室,做了几个深呼吸,把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回到客厅,儿子小牛不哭了,一副很倔的样子站在客厅里。她看到茶几上有张卷子,打开一看,又有点冒火,才四年级,语言居然考了个40多分!想想儿子平时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不至于考这么点分吧。于是让自己再安静一下,开始运用探寻聆听。妈妈:“我看到你很生气,很委屈?”儿子不吭气。妈妈把儿子搂在怀里:“想哭就哭,没关系,妈妈爱你。”儿子愣了下,撇了撇嘴:“你不生气?”妈妈笑了笑:“你觉得妈妈会生气?”儿子走进自己的卧室,妈妈也跟着进去了。儿子看着妈妈,一脸恨恨的样子说:“我故意考这么低的,我要让她拿不上奖金,气死她!”妈妈愣了下,“你故意考不好,要气死你们语文老师?”儿子此时有点小得意:“就是,我本来想考零分,最后想考零分太明显了,就故意考不及格,这样我们班的成绩就会低,她就拿不上奖金!"妈妈说:“我明白了,你是故意考差,为了让老师拿不上奖金?”儿子开始愿意看着妈妈:“就是,你不知道,她有多坏。她动不动就告我的状,好几次明明不是我做的,她都说是我,还告诉你们,我都挨了好几次打。最可气的是上个月,我考了90多分,她居然说我是偷看别人的。我气坏了,我当时就想,我要考得特别差,把我们班的平均分拉下来,让她拿不上奖金。”....妈妈在沙龙中分享:“通过这件事,我无比感慨,有多少时候,我们都根本没有去听孩子,所以我们作为父母的,根本不了解孩子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如果是以前,我肯定先把他骂一顿,或者打一顿,然后焦虑孩子为什么成绩这么不好,忙着给他请家教或报补习班。而当我这样去做时,孩子会更加有情绪,并把这份情绪渐渐扩大到学习上,最终厌学。我以前不理解包老师总说“孩子不爱学习是父母造成的”这句话,我想哪个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爱上学习,好好学习呢?现在我明白了,孩子厌学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当发生各种事情时,不听孩子,不了解孩子,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指责、训斥孩子,结果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建立了学习痛苦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