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微课堂】想让孩子配合,请尝试以朋友的方式

【亲子微课堂】想让孩子配合,请尝试以朋友的方式

2017-03-27    03'03''

主播: FM1342663

31 0

介绍:
《想让孩子配合,请尝试以朋友的方式》 撰文/练丽丹(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育,比如任性、不听话、乱发脾气,如果能以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很多问题就不难解决。怎样才是朋友的方式呢?那就是尊重,接纳,理解。我们通过案例来解释怎样做到这三点,让孩子与我们愉快合作。 你尊重孩子了吗? 小全正在入迷地看电视,但是太晚了,该睡觉了,妈妈用命令的口气对他说:“别看了,快去睡觉去!”“不,我还要看一会。”妈妈一生气,把电视关了。 你觉得妈妈尊重孩子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就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在妈妈的眼里,没有孩子,只有要 求。孩子按要求做了还好,没按要求做,那就是不听话,就是惹我生气,一生气就会加重语气,脾气暴躁,情绪发作。 试试改用尊重的方式 妈妈:宝宝,你看电视看了很久了,该睡觉了,我们去睡觉吧! 孩子:不,我还要看一会。 妈妈:看一会是多久呢?五分钟还是十分钟?(把时间明确化,并用“二选一”方式让孩子选择) 孩子:十分钟吧! 妈妈:好吧,妈妈再等你十分钟。 十分钟后,妈妈又来到孩子跟前提醒,孩子不好意思了,自觉地关电视了。 当我们提出要求,孩子不听劝的时候,就用商量的口气和孩子协商。协商,就是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当然,在协商中孩子可能想捞点“便宜”,我们不妨后退一步,孩子也会后退一步。试想一下:如果面对朋友,你是不是和颜悦色地和他说话呢? 你接纳孩子了吗? 奶奶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把缺了个轮子的小汽车给扔了。小米知道后哭了一下午,妈妈安慰他:“行了别哭了,那辆汽车本来就坏了,扔了又找不回来的,明天妈妈再给你买过一辆新的。”“不,我就要那辆汽车!”妈妈生气地说:“简直是胡闹!” 你觉得妈妈接纳孩子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在大人的眼里,坏了的玩具是没有用的,可以扔掉的。但是扔之前征得孩子的同意了吗?在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处理孩子的东西,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在大人眼里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可能是宝贝,这和破旧、坏损无关。既然无法挽回局面,那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 试试改用接纳的方式 妈妈:妈奶不是故意把你的小汽车扔掉的,以为少了轮子没用了就扔了。小汽车没有了,宝宝很伤心。 孩子(哭):呜——我最喜欢那辆小汽车了。 妈妈:是啊,那辆小汽车陪了你很久,你非常喜欢它。 孩子(继续哭):呜——呜——小汽车没有了。 妈妈:是的,小汽车没有了,我也替你难过。要不妈妈明天再给你买一个新的? 孩子:不,我就要那辆小汽车! 妈妈:噢,那辆小汽车要是能变回来就好了。(当愿望无法实现时,通过想象来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那妈妈给我变回来! 妈妈:好,看,妈妈——变!(用游戏的方式淡化孩子的固执) 妈妈像魔术师一样,装模作样地变一通,夸张的动作把孩子逗笑了,孩子不再像先前那么难受了。 玩具被扔的事件无法挽回,孩子心里很难过,需要通过哭泣、发脾气的方式来化解悲伤。妈妈能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一边,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的情绪话筒,帮助孩子把他内心的悲伤表达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面对朋友,心爱的东西没有了,你是不是站在他的角度替他难过,并好言安慰一番呢? 你理解孩子了吗? 吃饭的时候,唱唱非要把桌上的筷子拿到手里,当积木一样摆着玩。“快把筷子给我,我要吃饭了。”孩子不给。“筷子是用来吃饭的,谁让你拿来玩?!”孩子还是不给。最后是爸爸一顿打。 问:你觉得大人理解孩子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 父母的眼里只有规矩,没有变通;只懂得纠正,不懂得找动机。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认为孩子太任性。孩子是把筷子当玩具玩,当积木摆,这是在探索,在学习,在动手操作,只是孩子选错了时间。 试试改用理解的方式: 爸爸(温和):这是吃饭的时间,你要这么多筷子做什么呢?(了解孩子的动机) 孩子:我要搭一座桥。 爸爸:是吗?太好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欣赏。你想让全家人都好好欣赏你搭的桥吗? 孩子:当然啦! 爸爸:可是,现在全家人都饿着肚子,没办法好好欣赏啊。你说怎么办啊? 孩子:那先吃饭。 爸爸:那吃饭要不要用筷子呢? 孩子:要。 爸爸:真是好孩子,懂得把筷子分给大家,让大家先吃饱饭。 孩子顺从地把筷子分发给大家。吃过饭后,爸爸把筷子洗干净,交给孩子玩,并在旁边欣赏。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动机。通过问话,了解孩子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动机是合理的,就应该支持和满足。如果当时不能满足,或与其他的事相冲突,那就另找时间满足,这就要想办法引导孩子,道理讲明了,孩子就会听的。 试想一下:如果面对朋友,你是不是要先了解怎么回事之后,再想办法让他听从你的建议呢? 以上三个小案例告诉我们,如果用对待朋友的方式来面对孩子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地配合我们、听从我们,与我们愉快地合作。 选自《亲子》(0~3岁育儿宝典)2017年1月刊《亲子微课堂》栏目---小课堂,大能量,亲子微课开启宝贝教育新旅途! 更多内容请关注亲子杂志微信公众号:qinzizzs 《亲子》淘宝店铺:https://shop108423898.taobao.com 《亲子》微店:https://weidian.com/diyPage/index.php?id=14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