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康白情诗 费一轩曲)

窗外(康白情诗 费一轩曲)

2022-10-04    00'58''

主播: 费一轩原创歌曲

358 1

介绍:
窗外 . 诗:康白情 曲:费一轩 . 窗外的闲月 紧恋着窗内蜜也似的相思。 相思都恼了, 她还涎着脸儿在墙上相窥。 . 回头月也恼了, 一抽身儿就没了。 月倒没了; 相思倒觉着舍不得了。 . 【备注】 (1)晚间读诗,这首《窗外》,收载于诗集《草儿》(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百度百科:《窗外》是现代诗人康白情于1919年创作的新诗。此诗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构思却相当巧妙。既写闲“月”紧恋“相思”,“相思”却异常恼怒;又写“相思”留恋月亮,月亮却生气走了。实际是写满腹相思的男子,先是恼恨月光使他不能入睡,最后,月亮下去,他却有所留恋,因为他不能与“明月共婵娟”了。不论有月或无月,他都因为想念故乡的妻子或情人而彻夜失眠。这首小诗诗味浓郁,诗人另辟蹊径,把自然界中的月亮拟人化,写得别有情趣、富有人情味,也显示出诗人构思的独特性。 (2)赏析:康白情是“五四”时期在文学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朱自清认为,与胡适的诗歌主张“同调”的只有康白情一人。不过康白情比胡适在诗的立意上更具有创造性,表现手法更刻意求新,在诗体解放的路上也走得更大胆。这首诗便体现了诗人在处理题材和立意上新颖的想象力。在传统诗歌中,表现月与相思的题材不计其数,并形成了一种模式;以月起兴,借月这一媒介,寄托诗人的相思之情。以这样一个传统题材为诗料,极易受到传统手法的束缚,诗人却偏要在其中寻觅新诗的表现力,这本身就是对诞生不久的新诗的一个考验。胡适曾以这首诗为例,说明诗体解放对于表达复杂情感精密观察的重要性,认为这首诗若用旧体,一定不能说得如此细腻。的确,这首诗表达的细腻与采用自由体和现代口语密切相关。例如第二节连续四个“了”,把闲月的羞恼的情绪和略带顽皮戏谑的个性细腻地表达了出来;这种自然的语言节奏与那种一唱三叹的旧诗节奏是迥然不同的。康白情是最早具体提出新诗应当注重顺耳、爽口、易唱功能的,因而他的诗注重节奏的自然,并与内容相和谐。在立意和表现手法方面,诗人一反传统模式,将月与相思充分人格化,使两者相互依恋而为一种人际关系,把通常是诗人与月的关系中的诗人一方隐去,直接地去描写月与相思的感情纠葛,呈示一种崭新的意境。第一节,写明月紧恋着相思。本来因见月而勾起相思之情,所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诗人却另辟蹊径,暗示思念本身也是一种痛苦,思念越多,痛苦越深。然而,明月似乎并不懂得相思的这种特殊的苦恼,或者说由于太偏执于与相思的依恋之情,于是反把相思弄恼了。第二节,明月原也是恋着相思或更是怜悯着相思,却弄得个“多情却被无情恼”,于是月也终于气恼地离开了。然而,相思气恼明月原是因为见月愈久,相思愈深,也就愈伤情乱神,它并不是一个“无情物”,如今月走了,相思又感到孤独了。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短短八句,就把如此复杂丰富的情感有层次而富于戏剧性地表达出来了。(张新) (3)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龚奎林《“新诗的我见”——白话诗人康白情新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物有无我之物。有我之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显然,‘月亮’已经是有我之物了。因而,《窗外》在平和隽永、冲淡细腻中具有了一种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美。” (4)涎着脸:做出涎皮赖脸的样子。 (5)诗人简介:康白情(1896年~1959年),字鸿章,男,四川安岳县来凤乡人,中国白话诗的开拓者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善词、赋、诗歌。他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于1918年秋,与傅斯年、罗家伦、毛子水等人以“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为口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反帝国运动开始,康白情及“新潮社”成员参加了这一运动。并于同年7月1日在北京宣武门召开“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大会。同年7月15日,创办《少年中国》月刊,由李大钊、康白情负责编印。1920年,康白情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致书北洋政府段祺瑞,陈述对国事的主张,后深感事与愿违,便去山东大学任文学教授。以后又曾在广州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康白情先后在广州中山大学、华南大学担任文学系教授。著有诗集《草儿》、《河上集》等,蜚声海内,影响深远。 (6)封面来自网络(有截取)——枯树和鸟的剪影。Silhouettes of dead trees and bird. (7)谱曲时间:202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