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消失的人

会消失的人

2017-02-27    07'48''

主播: 我是雪狐

35 0

介绍:
发现现在的人,无论老幼,能消失的时候,他绝对不会用逃避来代替消失。好像生命是那么的不值钱似的。 提到消失这个词,我同样会联想到自己,我也曾经消失过,迷茫过。人活在这个世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有些时候,你却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着这种自己给自己带来的心理负担。负担逐渐的加重,就像你后背背着一个重达几百磅的大胖子一样,你很嫌弃这个大胖子,但却无法挣脱,最后自己也成了世界的附庸。这种负能量结合和内心的压抑,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得到释放或找到发泄的渠道,那么自然而然的,你就会想到用消失来抗议整个世界对你的不公平。 其实,一个人,短暂地迷失了自己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世界观的扭曲,好像全世界都是他的罪人一样,自己是彻透彻尾的救世主一样。我有个朋友,叫小郑,那年,情窦初开,爱上了一个年龄上比他大很多的女人,而且他们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可能旁观者会认为,他们确实不该在一起,不同年代的人很难有好的结果,我们经常会说,年代不同,有代沟,无法沟通。代沟面前,爱情也是无法突破这道年代的防线的。的确,小郑的爱情结果也是一样,他所谓深爱的那个女人,自己找了一个比她还要大很多的男人,只为一纸北京户口而出卖了他们那段幼稚而短暂的爱情,其实,这个结果我早就预料到了,但是在他的爱情观面前,我作为朋友,显得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旁征博引地去稍加劝说,让他尽快释怀,让他尽可能地降低损失,懂得放手。但是年轻人就是这样,只懂得挥霍青春,给爱情释放桎梏,却不能够收敛约束,最后自己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最后,像一只死狗一样久久地躲在属于自己的暗陬里,直到自己杀死自己所谓的单相思式的爱情。 《会消失的人》作者纪尧姆·米索,法国现象级畅销小说家,作品被译为40多种语言,几乎每部作品都能登上法国当年畅销书榜的榜首。代表作包括《如果没有遇见你》《天使的呼唤》《中央公园》等。他的小说充满了悬疑的气息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米索10岁起开始热爱文学,并笃信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小说家。19岁时,米索到纽约生活,靠卖冰淇淋赚旅费。那段波希米亚式的生活深刻地影响了他,他带着无数个小说的创意回到了法国。在拿到经济学的学位后,米索决定成为一名教师。24岁那年,米索遭遇交通事故,所幸并未受伤。但这次意外让他开始思考濒死体验。他构思了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男人的故事,也就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后来》。大获成功的处女作也让他真正开始了作家的生涯,并创造出畅销法国十余年的“米索风格”。 书中讲述的是,24岁的外科医生亚瑟接受了祖父的遗产——位于科德角的二十四风向灯塔,条件是:永远不能打开地窖里的门。然而亚瑟未能抵御秘密的诱惑,打开了地窖的那扇金属门。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就从科德角的灯塔地窖来到了纽约的教堂,时间已经是一年以后。他生命的24年变成了24天,他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醒来,不知道自己会在一年的哪一天出现。神秘失踪的祖父,时空旅途中一再相遇的爱人……二十四风向灯塔,究竟是命运的馈赠,还是盘桓不去的诅咒?他知道的是,他要找到丽莎,找到他的家。​ 书中充满了悬疑,科幻,爱情,哦,对了,科幻式的爱情,这种爱情,是多么吸引人去深挖了解的呢,《会消失的人》带着窸窣的节奏,法式的浪漫,娓娓道来。现在这个烦躁的世界,大家对爱情好像渐渐变得实际了,于是看爱情小说的人也少了。我是看到封面,和封面上那句“扰乱人心的是对爱的不确定”那句话买的,读完这本书就非常想恋爱了,那么绵长真挚的爱情,谁不盼望拥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