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深刻体会白首不相离

《回望》深刻体会白首不相离

2017-02-25    08'11''

主播: 我是雪狐

301 12

介绍:
-01- 那天,在电视节目《开讲啦》中,看到阎肃老师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总结。他说人这一生,其实只有三天,人的一生有几天. 算一算, 人的一生不过三天. 跑过去的是昨天, 奔过来的是明天, 正在走的是今天。 不要忘记昨天, 认真计划明天, 好好把握今天...。其实,人生就是不停地向前走,不停地回望过去,说的好听点,就是展望未来,回眸过去。逝者已矣,也许,再华丽的辞藻已然不能够完全解读人生这短短地三天了。 -02- 最近,我时常梦见过去的自己,梦里,遇见了曾经稚嫩但却无忧无虑的我,在一如既往地挥着霍青春;很多好朋友,在聊天的时候,在谈及时光如梭,飞快地闯过一年又一年,我便时不时地高谈阔论着自己对于年龄的感悟,特别是那一句:“人一过了25岁,感觉时间过的很快似的……”,也许,听的朋友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但,如果你和我提及年龄相关的话题,我依然会喋喋不休地向你倾诉着光阴如此之美,青春如此之短暂的感悟,对了,还有我那留不住的25岁…… 儿时,经常盼星星盼月亮地祈祷自己快点长大,长大了做一个强者,但是,谁又曾知晓,强者愈强忧更忧呢?一位远在日本的朋友很坦诚地送了我两张关于她本人的近照,在我看来,这两张照片,一张是10年前的她,一张是15年后的她,完全看不出都是近照,我想,那不是岁月摧毁了她的容颜,而是三千烦恼丝早已将她那美丽的容颜覆盖掩埋罢了。 -03- 我经常对自己团队的小伙伴说,做人要学会“舍得”,有“舍”才有“得”,小伙伴们应声附和,但天晓得,人家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也许,人家还会想“不得,又拿什么舍呢?”,只是碍于上下级关系,不敢直言罢了。“舍得”和“感恩”,往往是最好的优雅高大上的搭配,把既有的舍掉,然后再得到,最后感恩……这又让我想到老子道德经中提及的一段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以奉有余”。世间任何事物,总是不对等的,又总是根据某些特定的定律而运转着。 作者金宇澄,上海人,《上海文学》执行主编。1985年开始写作,获1985“上海青年文学奖”,1986、1987《萌芽》文学奖,1988《上海文学》文学奖。2012年发表《繁花》,获“中国小说长篇排行榜”榜首,“华语文学小说家奖”,“施耐庵文学奖”,“鲁迅文化奖”,“博库白金图书奖”,央视“中国好书”等知名文学奖项。 “我母亲说,只在某一封没写完的信里,才见到你爸爸充满情感的回顾:’天寒刮起西北风,让我想起满目萧条的,我的青春年月……’”,这是《回望》这本书中的一段内容,其实这本书讲的是金宇澄父母的故事,也是他们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作者以特有的方式,展开了一条家族故事线,记下种种细节的历史,昔时光影的“积藓残碑”,漫漶凝结,时显时隐,于当事者言,“仍然如海上冰山那样触目、无法忘怀”。 -04- 读金宇澄的书,好像在翻阅已经距离我们很是遥远的,一段浪漫回望之旅,但,又不失真诚之色。得天独厚的天然素材,以父母为背景,书写距离我们很遥远的那个青涩浪漫年代。这又让我想起来那个年代很多夫妻都成了包办婚姻百姓体制下的傀儡,在经历了,白首不相离之后,读懂后,你会倏地发现那就是爱情,那份被绑架的爱真挚而朴素,朴素又不失浪漫。 -05- 一段旧时光,充满着喜怒哀乐,父母两个角色的口述,体会到了理性、感性的不同。同时,又把中国革命的一些敏感时期、特殊身份展示出来。这些年,越来越难读到真正的、出色的爱情小说了。虽然两性关系的主题一直是小说家们最为热衷的选择,但像《余生,请多指教》这种带有几分傻气、几分浪漫的写作方式已极为罕见。我们读到的大部分小说更多地是用冷静甚至冷酷的目光审视着爱情,以至于在人们的印象里,爱情成了一种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东西。
上一期: 清塘荷韵,伴你入睡。
下一期: 会消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