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随想   王树贵

四十岁随想 王树贵

2020-04-21    06'54''

主播: 杨子( '▿ ' )

509 2

介绍:
四十岁随想     作者:王树贵   古人云:人过三十天过午。四十岁,真是日照西斜的年龄么?当童年已成记忆,青春的岁月也恋恋揖别——人生,便进入了中年,如日行中天。 中年,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从老人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中年,是最不可推卸责任的人生阶段——对家庭,对事业,都有一份沉重的负荷。 进入中年后,对待世事开始显现出游刃有余的胸怀——既不会轻信任何人,也不会强求任何人,但却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问题——终于从骨子里学会理解和宽容。 进入中年后,曾经骚动的心归于宁静——不再到处张显自己的宣言,只想默默执着地干自己认为有价值或愿意干的力所能及的事。 幻想属于少年,理想属于青年,淡泊属于老年,实干则属于中年——中年,人生金色的秋天。 西方有句格言:“人生从四十岁开始”。这就是说四十岁之前的人生只能算作是人生的序曲。的确,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男人来说,四十岁之前所从事的一切都可以称作为“草创”,只有到了四十岁之后人生才算有了基础,才得以从容地进入了“角色”或“状态”。 孔子曰:“四十而不惑。”所谓“不惑”就是指人生度过了四十之后终于明白了自己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即知道了什么是自己该追求和该放弃的,知道了有限人生的限制,知道了在剩下的人生里应该怎样去驾驭“限制中的自由”。 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习惯性思维将逐渐强化,而创造性思维则逐渐弱化。少年知识量有限,难成大事;老年为已经接受的知识所囿,标新立异无望。因此,中年是人生的鼎盛阶段——既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又有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人生如果有所建树的话,那么,功业大厦多是在这个阶段崛起的。  进入中年更懂得耐心是金。《人生圣经》列举了一些名人的耐心,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用了10 年,司马迁写作《史记》用了15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0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用了40年,歌德创作《浮士德》用了60年。其实,这耐心就是一种执着精神,也就是一种“傻气”。人生是一种过程,我不反对弄巧,但人生弄巧太多会违背人生的本来含义,过犹不及,弄巧成拙,导致人生空虚和浅薄,乃至人生的悲剧。 如果说青春人生是人生中充满诗意的阶段,那么步入中年生活就散文化了——不再像青少年时代那样充满天真的梦幻和跌宕的激情。所以中年人的情感才是既有热度又有力量的情感,而且能够自觉地接受责任的约束。 中年,是人生凝聚并放射魅力的黄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