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共读11】《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的一般规律
好书共读,分享感悟。
今天是【听书共读】栏目第11天,我们一起阅读《消费社会》。
本期主题分享:消费社会的一般规律
文摘:
1.作为口号和民主符号的新的社会权利的出现,是富有象征意义的。因为它从有关成分向着区别性的符号和阶级(等级)特权过渡。“新鲜空气权”意味着作为自然财富的新鮮空气的损失,意味着向商品地位的过渡,意味着不平等的社会再分配。资本主义制度中进步的东西不应视为客观的社会进步——就是把所有具体的自然价值逐渐转变为生产形式, 即转变为两种源泉:经济利益、社会特权。
2.消费并没有使整个社会更加趋于一致,就像学校并没有使大家获得一致的教育机会一样。它甚至加剧了其分化。人们试图把消费、把不断享用相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相同的产品,作为缓和社会不平等、等级以及权利和责任不断加大的东西。
3.物以其数目、丰富、多余、形式的浪费、时尚游戏以及所有那些超越其纯功能的一切,只是模仿了社会本质——地位——这种命定的思赐只有某些出身好的人才能获得,而大部分人由于其目的地相反,是根本不可能获得的。
4.这种逻辑根本不是那种把财富和服务的使用价值占为己有的逻辑——不平等的丰盛逻辑,一些人拥有奇迹权,而另一部分人唯有奇迹的碎片——这不是令人满意的逻辑,这是生产与驾御社会符号的逻辑。从这个角度上看,消费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基本方面来分析:(1)作为建立在一个密码基础之上的明确意义和交流过程,实际消费行为能够在其中得以实现并具有应有的意义。在这里,消费是一种交流体系,而且是一种语言的同等物。能够从这个层次上论及它,靠的就是结构分析。(2)作为社会分类和区分过程,物和符号在这里不仅作为对不同意义的区分,按顺序排列于密码之中,而且作为法定的价值排列于社会等级。这里,消费可能是战略分析的对象,在法定的价值(涉及到其他社会含又:知识、权力、文化等)分配中,决定着其特殊的分量。分析的原则仍然是这样: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一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作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脱离本团体。
5.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有幸被系列化,没有一个需求能得到广泛的满足,除非它不再属于高级模式,而且已被其他某个特殊的财富或需求所替代一就像距离早已留好一样。为恢复社会距离而进行的革新是在高层,是为了应付以前特珠符号的弱化。中低产阶级的需求与物一样,总是滞后于高等阶级,形成时间上的差距和文化上的差距 。
6.在一个规模有限的团体中,需求与竞争一样,毫无疑问能够得到稳定,地位符号和区分材料的升级强度较小。人们可以从传统社会或微团体中看出这一点。在一个如同我们这个工业和城市集中、密度和拥拼程度很大的社会里,区分所要求的增长速度大于物质生产。当整个社会都已城市化,当通讯无处不在,需求将根据一条垂直的渐近线而增长——它并不是出于喜好,而是出于竞争。
7.尽管渔夫们过着一种绝对的“贫困”的生活,但真正知道丰盛的仍旧是他们。原始社会的人没有私有财产,也不为物所困。为了能更好地迁移,他们将物丢弃。没有生产器械也没有“工作”。可以说,他们“凭兴趣”狩措与采集,并分享一切。他们相信——表现其经济体系的正是自然资源的丰富。而我们的体制特征是:人们面对人类手段的不足产生了失望,以及对源于市场经济和普遍竞争的深层后果产生了激烈的、灾难性的焦虑。
8.不应该有积累,因为积累一向是权力之源。在赠与和象征性的交流经济中,少而精的财富, 是足以能够创造一种普遍丰盛的,国为它不断地从一些人手里传到另一些人的手里。丰盛不是建立在财富之中的,而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具体交流之中的。
9.让原始人经历第一个(而且是惟一一个)丰盛社会的是社会逻辑,让我们遭受奢侈的、戏剧性的匮乏则是我们自己的社会逻辑。
主题介绍:消费社会的一般规律
书中为我们揭示了消费的社会逻辑以及一种消费理论,飞飞认为,不管是逻辑还是理论,都在揭示消费社会的一般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消费社会的消费,不是建立在物的使用价值基础上,而在于消费符号;消费的是符号的虚拟意义,这也是鲍德里亚持有的观点——虚拟社会,人们被符码控制,处在符号的虚拟意义中。2.消费分等级,等级分化严重,不同等级消费不同;消费需求自上而下扩散,上层先萌发需求,并满足需求,经生产发展,下层产生需求,再满足需求;3.中层阶级的“超消费”观念的出现,消费需求扩大,也在“透支”消费能力。4.消费社会造就竞争与攀比心理,部分消费行为不是因为喜好,而是出自竞争;5.消费社会既是物的丰盛,也是物的匮乏,贫困不是财富的多少,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关系,绝对丰盛的社会仅存在于原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