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 世纪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和理论在英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先后在1790 年和1791—1972 年,徒步旅行到法国,被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所吸引,对“平等、自由、博爱”的革命口号心往神驰。但接踵而至的“九月大屠杀”和雅各宾党人的“恐怖统治”大大减弱了他对于革命的狂热情绪。与妹妹多萝西在湖区雷斯当的一处乡舍居住了近2 年,获得良好的创作环境。
在这期间,结识了柯勒律治,很快成为知己,他们相互切磋诗艺,于1798 年共同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抒情歌谣集》。诗集还未出版时,两位诗人与陶乐赛便去德国,华兹华斯在这里开始写他的自传史诗《序曲》。
华兹华斯的创作生涯长达60 年,出了多卷诗歌。他最早的两首诗《晚步》《景物素描集》表明他持续终生的对自然和自然景物的专注,《罪恶与悲伤》(1794)谴责了社会罪恶带给水手的不幸和士兵寡妇的悲伤。
1798—1807 年是华兹华斯创作最旺盛的一段时光。他不满雅各客专政和英国政府的反动,在湖区恬静和谐的自然中寻找到精神上的慰藉。他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1798),开创了浪漫主义新的诗风。
自然主题的诗,在华兹华斯诗中成分最大。他把自然景象作为污浊社会的对照来进行描写(《在威斯敏斯特桥上所作》),童稚的可爱、可贵也在于与大自然息息相通。
《歌谣集》出版之际,华兹华斯着手写一部哲理长诗《隐者》,分“人”“自然”和“人的生活”3 部分。
无论就他对文学史的贡献还是他创作本身而言,华兹华斯都是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理论和实践标志着英国诗歌完成了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变,开启了现代诗风。他的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中心的抒情诗,意境清新,形象生动,语言质朴,韵律优美,影响了一代浪漫主义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