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乐平县红十军缩编》旧址    作者:蒋良善

《文山乐平县红十军缩编》旧址 作者:蒋良善

2020-05-05    08'11''

主播: 大极手🍒

114 2

介绍:
 乐平市东南部的文山,隶属众埠镇,这里风景优美,有乐平古十景之一的“丛玉画图”,有曲折幽深的水帘洞,还有华东地区第一怪石林。当你走进怪石林时,你会看到一处景点“红军洞”。这个洞其实并不幽深,但是,它告诉了你,文山不仅是个绿色的生态风景区,还有着众多的红色文化元素。红十军历史上著名的缩编行动,就发生在石林下的文山村。       文山村有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祠堂,建筑面积49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悬山顶,石柱础,杉木柱,小青瓦屋面。分前后厅,中间天井,青石板铺地,东西两侧厢房。这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乐平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红十军缩编旧址。       说到红十军文山缩编,我们不能不先说说众埠扩编。1930年,红十军首次出击赣北,在景德镇、鄱阳、湖口等边界 地区打游击,取得了几次重大胜利。这时,党中央认为***党组织,尚*************是派丘泮林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赴***,传达了党的六届二*****************地划归***的决定。           1930年9月9日至15日,中共***特委扩大会议在万年富林召开。丘泮林重新传达了中央精神:即继续贯彻当时中央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对“左”倾冒险错误进行了抵制。但是在中央“左”倾指令的压力下,方志敏等坚持正确主张的同志处于少数地位,会议还是接受了立三“左”倾错误,扩编红十军,攻打九江,截断长江,配合朱德、毛泽东率领的***占南昌。9月21日,红十军由景德镇返抵乐平众埠街龙头山进行了扩编。扩编后的红十军有6000余人,枪1600余支。       1930年11月,国民党调动10万大军************次反革命“围剿”,同时,以近3万兵力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敌军兵分三路,长驱直入,趁红军主力向赣北出击,不时袭扰革命根据地。        红十军的众埠扩编,队伍虽然扩大了,但是老的、少的也扩进来了,战斗力反而削弱了,不便机动作战。同时,由于贯彻执行李立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完全取消了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更不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此,***行动委员会在乐平县湾头李家召开了扩大会议,听取中共中央特派员涂振农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决定采取措施纠正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其中军***措施,就是将约3万人的红军和赤卫队缩编为4000人的三个主力团,采取一人一枪的正规编制,以便争取主动寻找敌人的弱点,相机打击敌人。同时建立另一红军主力赤色警卫团,恢复群众武装。会议并决定紧急调回红十军主力保卫根据地,并动员根据地群众,投入反“围剿”斗争。       在景德镇、鄱阳的红十军接到命令后,迅速返回乐平,进驻文山一带,凭借文山位于乐、弋、万三县交界处的有利地形进行缩编,成立了红军赤色警卫团,并恢复了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等群众武装,至此,***革命根据地的正规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的三位体的革命武装体系初步形成,为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作好军***充分准备。        红十军缩编后,于12月4日,在军长周建屏、政委邵式平率领下,从乐平文山出发,开始了艰苦的反“围剿”斗争。18日,奔袭上饶城奏捷,在该城内外共歼上饶、玉山等县反动靖卫团500余人,缴枪500多支。当时的国民党江西《民国日报》哀***是役,上**********************************************************短枪400余支,子弹万余发,机关枪4挺,迫击炮4门。红十军避实击虚,与敌周旋,进犯之敌处处扑空,并且常遭到我地方武装的骚扰和袭击。红十军获得战斗的主动权,文山缩编大见成效。1931年1月,红十军将进犯苏区的国民党主力一部诱入弋阳的七星尖一***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性打击,从而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文山祠堂不仅是红十军缩编的旧址,同时在这里还举行了乐平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了组织难民回乡生产,重建家园的决议,为纠正了立三路线的“左”倾错误,恢复和扩大苏区指明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乐平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文山会议的召开和红十军的整编,为***根据地成为红军进行武装斗争的可靠坚固的后方和中国革命史上最有影响的六大根据地之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这里已成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