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三桥》作者:蒋良善

《砚山三桥》作者:蒋良善

2020-05-23    11'36''

主播: 大极手🍒

257 1

介绍:
塔前砚山有三座古桥,分别是饮泉桥、报春桥和赛泉桥。三座桥形制大小几乎完全一样,如同三胞胎,横跨在磻溪河西支流的两岸。它们都是长40米、宽6米,都是三孔,每孔的跨度都是7米。都是使用方正的麻灰色石块砌成,在石块与石块之间的缝隙里,几乎看不到填充的石灰泥浆之类粘合物。灰白的桥面上都是杂生着乱草,桥面石头上也都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车痕。三座石桥的归属都是山下村。 不同的是它们的名字建造时间以及周边的景致。    三座桥中的老大是饮泉桥。饮泉桥又叫饮水桥,也叫莲花桥,位于上徐村前磻溪河水下口,桥的正中嵌一方扇形石碑,刻有“饮泉桥”三个大字,题有"乾隆壬辰冬月上浣”。关于饮泉桥名称的来历,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名人或者仙家在这里饮过泉水,而是与它周边的地形有关。在左边桥头,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山,有人叫它仙牛山,也有人叫它天马山,整个山的形状像头牛或者马,而磻溪河支流蜿蜒流来,正好流向“牛口”或“马口”,如同牛或者马在饮泉,所以,桥便叫做了“饮泉桥”。  座桥中的老二是报春桥,也叫盖冠桥,石桥建成以前又名通岸桥,位于塔前镇下徐村前潘溪河水下口。桥碑题“乾隆六十年十月六日”,书“报春桥”。桥的一头沿金沟坞古驿道十余里通向横路,另一头沿鲁丹街古驿道十余里通向浮梁。报春桥的得名大概源于它的建造时间,取其报春之意。而人们又叫它盖冠桥,就有了一种自夸和自豪的意思了。广东新兴人严贞,在担任鄱阳县令时,曾经游览过游砚山,留下了“砚山十景”诗,其中的《通岸横桥》写的就是这座桥,诗前小序中说:“通岸在提刑宅西仅百步,其路通浮梁鄱阳,世代因木为桥,以便往来,故曰通岸横桥。”诗是这样写的:“野水萦回径路低,舆梁横截岸东西。水流明月归沧海,石作垂虹跨碧溪。华表未飞辽海鹤,波心先见北溟鲵。徐君出入多车马,想是曾将此柱题。”这里写的是明代时期的桥,那时这里还是木桥,而且早在宋代就有了,诗中说,当年徐衡来往家乡,大概有许多车马在桥上经过。而比严贞更早的元代儒生鲁修也写过一首《题通岸桥》:“凿石为梁接岸衢,往来不病涉襟裾,马蹄迹现霜晨早,鳌背光生月夜初,功岂(原文缺,笔者揣测词义补)济川卑子产,名应题柱继相如,砚山多少登瀛客,几度经过马蹄留(原文缺,笔者揣测词义补)。”    座桥中建成最晚的是赛泉桥,也叫赛莲桥,虽然是同一个村人所建,但依然显示出要超越前辈的意思,大概是要赛过饮泉桥(莲花桥)的意思吧,位于山下村前潘溪河水下口。桥碑题“嘉庆戊寅冬月吉旦”,书“赛泉桥”,跋“合族有士募资建造”。桥之两头设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风轮水车三架,是为经年椿臼瓷石的作坊。 三座桥中,最有看点的应该是饮泉桥了。 说到饮泉桥,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石抱树”或者“树抱石”,熟悉或者知道塔前砚山的人,都会流露出惊叹之情,那实在是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情调的存在。它们就在饮泉桥的边上。 饮泉桥在神峰山也就是天门山或者天马山的脚下,我们常说“抬头看山”,但从下徐或者上徐前往饮泉桥,却是在一直往下走,“低头看山”,因为山在你的脚下,而当你来到饮泉桥头时,再看神峰,你就该抬头了。  饮泉桥桥的左下方,也就是水流的上游,是一棵侧卧于溪面的大树,树皮呈生铁色。树成为天然的观景栏杆,趴在树身上,我们可以从容地欣赏这座桥,从这个角度看去,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桥孔藤萝披拂,随风摇摆,绿叶和野花飘飘荡荡,桥孔被遮掩成一面神秘的门,仿佛那里面有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 饮泉桥周围是景物最为集中的地方。无论砚山“古十景”还是“新十景”,或者是大众口中竞相赞叹的“奇”景,很多都在在饮泉桥边。桥的右边便是“石抱树”和“树抱石”。 我们先看看石抱树。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现在我们看过去似乎是两块,两棵树顽强地从坚硬的石头缝里长出来的,而石头把树紧紧的夹住,好像要随时将它扼杀,两棵树却挺拔着身躯,抱团发展,硬是从石头里杀出一条生路,郁郁葱葱,让人不得不惊叹它顽强的生命力。    树抱石更为奇特,同样是两棵树,如果说被石头抱住的如同两兄弟,那么这两棵就仿佛一对恩爱夫妻,它们牢牢合抱,艰难的环境,使得它们的根须更加发达,屈虬而粗大,好像有力的巨手紧紧地抓着巨石,“手指头”绕过巨石,从巨石的下面深深地扎入泥土中,好像告诉世人,它能够冲破一切阻力,什么力量也不能把深爱着的双方割裂开来。 关于整个砚山,鄱阳义城人刘彦丙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天下名山随处有,砚山十景世间无,烦君妙选丹青手,写入王维烟雨图。诗中赞美砚山景色烟雨朦胧,如诗如画。 在《石砚徐氏宗谱》里更有不少吟咏这一带美丽风景的诗。严贞的“砚山十景”诗中有一首《神峰奇石》,这样写道:“地辟天开几万春,鬼神削出镇乾坤。嶙峋恰似蟠龙起,矶硸犹如猛虎蹲。李广乍逢惊是怪,文山初见忽疑神。娲皇炼补青天剩,留在人间阅刼尘。”诗中把奇石形容成龙蟠虎蹲,活灵活现,引用女娲补天的神话和李广射虎的典故,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而这座被作者写得出神入化的神峰就在饮泉桥头。 如当地人朱翰根据天马山山名写了一首《天马飞空》:“飞空天马势难攀,仔细看来可是山,霞(原文此字,为笔者所补)红叶杂云铺障,碧峰镂玉耸雕鞍,九重霄汉风云近,万里乾坤道路艰,几度行人共惆怅,西风苜蓿夕阳还。”借天马飞空之势,抒发人生艰难的感慨,读来让人感到作者心中的失落。 神峰被叫成“天门山”大概是取它把守天门之意了,而被叫成“天分山”则暗含着人与天达成的一个默契:上天把山一分为二,一半是石灰岩,另一半是黄土;上下徐两村之间也因此而有约定,上徐不能埋坟葬地,下徐不能采石烧灰。天分人不分,神峰于是得以保持它完美的形状。 神峰和饮泉桥、报春桥、赛泉桥,还有砚山的人们,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相互守望,相安田畴,并将永远厮守下去。 三座古桥已于2011年6月17日,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