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静夜思

2017-03-07    17'37''

主播: 林墨菡

278 10

介绍: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举:抬。       静夜思:郭茂倩把它编入《乐府集·新乐府辞》,并说:“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床: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思:思念。       这是李白在他26岁的时候,游历到了扬州,住在旅舍时写了一首远客思乡的诗,诗以直白浅显的语言雕琢出明朗醉人的月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华美;以朴素精致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刻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逼真而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李白的这首思乡之作,被称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他乡流落之人。       诗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谓平实朴素之极,以此清静平白的背景来衬托诗人的寂寞孤单的心。 第二句中,一个“疑”字点出诗人的内心深处迷离之因。由于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产生错觉。这是诗人把心理刻画和行动举止描写相结合,是诗人表达思乡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离。 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还不足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因而便“举头”仰望,这样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从这明月里寻找家人从远方寄送来的美好祝愿。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而“思”字又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以无情说有情则情意绵绵,从无意写有意则情真意切。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上一期: 雨水的故事
下一期: 弟子规·总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