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七十周年文化组特别节目

抗战七十周年文化组特别节目

2015-09-18    18'08''

主播: 韩师广播-文化组

24 1

介绍:
大家好,为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开学第一周文化组为大家奉送上一期特别节目,本期节目由小播俏菲与芷秀搭档录制,希望大家喜欢O(∩_∩)O 抗战那些事儿 甲:Hello!大家好!好久不见,大家有没有想念我们文化组的节目呢?开学第一周,今天就由我和乙一同来为大家主持这一期节目----关于抗日战争的那些事儿。 乙:趁着抗战七十周年阅兵仪式的热潮未散去,我和甲和大家一起,来回顾那些年战场上的硝烟和热血、残酷与信仰。 甲:今日我们不讲著名战役,不讲签订条例,只讲一讲属于那一段峥嵘年月的人,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走近他们,我们会发现,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陌生,它活生生的,有血有肉。 乙:甲,还记得咱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小英雄们吗?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包围圈、被敌人用刺刀残忍杀害的小放牛郎王二小,白洋淀里勇敢地守护受伤连长、最后当上了小侦察兵的张嘎、还有芦花村里机智潜入河底躲过敌人扫荡的小雨来… … 甲:记得,我都记得呢,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我还知道有一个抗日儿童团,它被称为“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关怀中,毛泽东和朱德也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甚至还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乙:哇!这群孩子真的算得是勇敢小战士,在烽火中也能够为祖国贡献自我,实在是难能可贵呀!除了年幼的孩子们,我们也有巾帼女英雄。出生于封建地主家庭的赵一曼,从十四岁起便接受新革命思想,1926年夏,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积极地参加爱国运动,组织群众抗日,成立游击队。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也没能让她吐露任何信息。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赵一曼牺牲之前,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甲:我仿佛可以于此时的秋风中听到那些以炽热鲜血煮沸的口号,可以看到赵一曼面对死亡脸上萧肃而无比坚定的神情,在历史长河里定格成一幅画,守望着今日的和平。乙,此时我想起了一位同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陈怀民。1938年4月29日,日军36架“九六”战斗机和18架重型轰炸机杀气腾腾地扑向武汉。陈怀民所在的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在武汉上空与敌机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斗。空中,突然机身一阵颤动,一发炮弹击中了陈怀民的座机,他的胸部也被一块灼热的弹片击中,殷红的鲜血不断涌出来。此时,飞机油料所剩无几,子弹也全部打光,在这紧急关头,陈怀民却放弃了跳伞求生的机会,驾驶冒着青烟的飞机,呼啸着扑向一架敌机!一声巨响过后,两团烈火飘坠长江,双方同归于尽。在陈怀民的追悼会上,2万多人前来致祭,周恩来也为他敬献的挽联和横幅上分别写着:“捐躯报国”“义薄云天”。 乙:真是荡气回肠的壮举,直到今日人们也不能忘记那一场战役,在湖北省武汉市,便有一条以陈怀民命名的路,时常会唤起人们对这位抗日英烈的记忆。然而,比起家仇国恨的血泪心结,陈怀民的家人更愿意诉说他们对和平的呼唤。陈怀民驾机对撞的日本飞行员,名叫高桥宪一,人们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封他妻子美惠子写的亲笔信和一张照片,字里行间流露出美惠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怨恨。看到美惠子写给高桥宪一的信后,陈家人感到大家都是这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陈怀民的妹妹亲笔给美惠子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信,希望化解日本普通民众因受军国主义欺骗而产生的民族仇恨。后来,这封信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警醒世人应当从残酷的战争中得到警示,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甲:是的,打赢一场战争,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更别说在当时物资匮乏的中国,很多时候,中共都需要打以少胜多的战,其间八路军神技遍出,将敌人杀得措手不及。1940年9月,在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兵主任的赵章成指挥13团迫击炮连攻打管头据点。该据点周围有四个混凝土碉堡,我军的枪和迫击炮奈何不了它,只能智取。很快,有人提出了用辣椒熏逼日军的办法。赵章成带着几位炮手一起卸下引信,倒出弹体内的炸药,先装辣椒面,最后再把炸药装上,把引信再拧上。午后3时,20发辣椒炸弹全数打出,日军被熏得鼠窜,突击队没用1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可见,战无常式,水无常形,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找到出奇制胜的好办法。 乙:然而,以少胜多并不总能以大满贯胜利结束。1943年春,盘踞在淮海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向我苏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  在严峻形势下,上级决定以一个连的兵力,在刘老庄一线展开阻击战斗,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这场伏击战,四连无一伤亡。而敌人受挫后立即指挥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向刘老庄迂回集结,形成合围态势。四连只有82人,且弹药匮乏,敌人有1000多人,光大小火炮就有百余门。为了牵制敌人,连队在刘老庄村北面一片开阔地,做好迎接敌人大规模进攻的准备。然而经过几轮连续进攻后,四连数百米长的交通沟转眼间被夷为平地,但四连勇士们凭着比钢铁还要坚硬的革命意志,牢牢坚守在阵地上。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组织全连剩下的20多人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当近千名日伪军冲至沟前时,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突然跃出,高喊:“同志们,杀!”“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和敌人拼了!”四连勇士们端起刺刀,和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但是,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四连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甲: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曾高度评价刘老庄战斗,指出:“全连八十二人全部殉国的淮北刘老庄战斗……无一不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也盛赞八十二烈士浴血刘老庄是“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还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为继承烈士遗志,新四军第七旅旅部决定重建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满怀悲痛为烈士举行了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还挑选出82名最优秀的子弟补入该连。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烈士,当地人民政府在烈士殉难处建立了刘老庄烈士陵园。 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条复兴路,是战士和人民用血肉铺就的道路,我们一路走得艰辛,却走得昂首挺胸。历史需要被铭记,需要被正视,这一点,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便做到了。1970年12月7日,是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当时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甲:70年来,作为侵略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德国和日本,在对这场战争的认知和态度上却大相径庭,前者以史为耻、切割了断,后者遮遮掩掩真相、祭祀膜拜战犯,由此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周边关系、国际形象和发展走向。 乙:今天我们重读历史,不是念念不忘仇恨与亏欠,而是以史为镜以正衣冠,和平来之不易,也许如今我们很多年轻一辈对于战乱并不能有切肤的体会,然而只要我们懂得如何以最美满的方式过好这一生,回首不会发现一路走来碌碌无为,而是有所奋斗,那便是对先人最真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