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在膜拜文学的路上——写给王秀梅、姚向红的一封信

行进在膜拜文学的路上——写给王秀梅、姚向红的一封信

2021-08-24    08'59''

主播: 风语浅藏

231 2

介绍:
秀梅、向红: 近来在晋好吧! 自龙门一别,应有五年了吧?期间微信中看到令爱新婚燕尔,心中表示衷心祝福。 姚颖与犬子小学同窗五载,小儿范翔宇在京漂泊。目下我也在京滞留。 前两天,翔宇陪我走了西城鲁迅故居,深为中国之脊梁文学巨匠之精神所感动,本想买一套《鲁迅全集》,只是囊中羞涩,只有等待时日了。 但在此地,我心中的确只有文学,金钱、名利皆消。 想到拙作长篇小说《黄河三部曲》之命运,二十年前我是壮志满怀,启笔写作,计划五年完成,想不到一晃近二十年过去,出版两部,第三部《龙图》封笔,只憾出版艰难。 今年适建党百年,我将我撰的长篇史诗《七一颂》编辑为微信图文诗,在西北革命网上连载。三千一百字的诗文,在北京市***内部刊物上刊登。 六月中下旬,我书写我的党颂之《七一颂》、军颂之《长城颂》、国颂之《中国颂》,内容加题跋及印章字数达万,长度一百米。 面对这一三十斤重长卷,本想自己收藏,待价而沽。想到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巨文辉曾介绍太原解放纪念馆收藏,这样我邮寄太原。 我七月五日赴陕北榆林出差,七月七日晨抵并,搞了捐赠活动,太原方面举行了个仪式。 我在山西民航集团任职的老同学王建民和孙建康的小女儿孙小贝参加了仪式。 当这个长卷在纪念广场展开的时候,竟然展不开。我提议转个半圆圈子,方展开。 十几个人帮忙,工作人员不够,有几个参观者热心帮忙,人们十分赞叹。 这也算了了我的一个心愿。对我来说这是继《黄河三部曲》之后最大的挑战。 前者用了我半生心血,四十年筹划,十九年创作,尚未完成出版。后者我用了六年。 二〇一五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创作长诗《河啸》。 经过半年创作,经我的老战友、中国书协原副主席刘洪彪楷书,吾印刷复制百余份,被卢沟桥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太行八路军纪念馆、南京死难同胞纪念馆、延安纪念馆等数十家纪念馆收藏。 二〇一七年,建军九十周年。余创作二千八百一十字之《长城颂》,经数位书法家书写后,形成三十米长卷,捐赠甘肃南梁陕甘革命纪念馆。 二〇一九年,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余又创作长篇史诗《中国颂》,由梁锋书写被山西省档案馆收藏。其诗文被评为建国七十周年中华诗人协会征文一等奖,被收录诗集中。 对于文学,剑宇乃碌碌无为之辈,虽然四十年来同马烽、西戎、王汶石、杜鹏程、路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铁凝、张平诸大师有着交往,也只是一种体验。也使我感慨万千。 作为体制外业余作家之艰辛,又有谁能体味? 书信馆之影响正渐入人心,颇有影响。我动议大家写信,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此札。虽然不知所云,不成体统,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赖文英、维娟、建强、丽梅诸友辛勤劳作和编辑精心谋划,已成气候,可喜可贺。 就此驻笔,不知所云。向朋友们问秋安! 此致 敬礼  剑宇 辛丑秋   夏历七月十日于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