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书》是王朔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血缘、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
它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
他要告诉女儿咱们家是什么来历,你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
在书中他细致地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拳拳的为父之情漫洇纸上。
这封信,对如何看待子女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也不无启迪:纵使父母离异,纵使你的原生家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你依然可以驱散罩在身上的阴影,这是你的成长和成熟。
你还是婴儿的时候,只要一笑,就像太阳出来,屋里也为之一亮。
那时喜欢捧着你的脸狂亲,因为想,大了就不能这么亲了。
抱你的时候也想,怎么办,总有一天不能抱了。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
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
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很多有过家庭破裂经历的人说,大了孩子都会理解的。我相信。
我一点都不怀疑你将来充分观察过人性的黑暗后,会心生怜悯,宽大对待那些伤过你的人。
那是你的成长,你的完善,你可以驱散任何罩在你身上的阴影,但我还是阴影。
在黑暗中欠下的就是黑暗的,天使一般如你也不能把它变为光明。理解的力量是有限的,出于善良的止于善良。
没有人因为别人的理解变回清白,忏悔也不能使时光倒流,对我这样自私的人来说,连安慰的效果也没有。
我选择自私,盖因深知自己的卑下和软弱,与其讲了大话不能兑现不如压根不去承当,是苟全的意思。
在你之前,做得还好,也尽得他人好处,但始终找借口不付出,沿用经济学概念,将自私视为“无形的手”就是立论之一。
这一套到你这儿就不成立了,你是孩子,因我出生,这不是交易,是一个单方行为,在这里,惟独在你,我的自私法则走到了尽头。
如果说我对你怀有深情,那也不是白来的,你一生下来就开始给予,你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过的,我跟人说过,没想到生一个孩子这么好玩。
相形之下,养你所花的金钱微不足道,所以咱们俩要有账,开始就是我欠你。
如果你鄙视我我不能无动于衷,这个世上大概只有你才能让我鄙视自己,所以我比你更迫切需要一个鄙视自己的理由,我怕你轻率地原谅我同时给我借口原谅自己。
离你越远,越觉得有话要跟你说,在你很小的时候就想,等她大一点,再大一点。
2003年开始我给自己写一本小说,本来是当给自己的遗书,用那样的态度写作,把重要的人想说的话那些重要的时刻尽量记录在里面,当然写到了你,写我们在一起时的生活。
写到你时闸门开了,发现对你有说不完的话,很多心思对你说才说得清比自言自语更流畅。
坦白也需要一个对象,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扒肝,如果我还希望一个读者读到我的心声,那也只是你。
我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意义何在,希望至少有一点,为你的一生打个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