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研上岸儿子的一封信

致考研上岸儿子的一封信

2023-04-17    13'28''

主播: 风语浅藏

239 3

介绍:
松: 你好! 早晨9:53,接到你打来的视频电话,我就预感要有大事发生。果然,打开视频,就看到你如花的笑颜,我便坚信:上岸了,上岸了,肯定上岸了! 这时,你才不紧不慢、笑呵呵地告诉我:“爸,我被广艺录取了”。说完把画面转向平板显示的广西艺术学院录取界面上。 倒是我毫无城府地来了句:“你点确认了吗?让我看看,你点确认了吗?”直到看见“你已接受该待录取通知”前面的对勾,那颗悬着的心才算真正落了地。 至此,这场历时两年的考研大战才算圆满结束,参加这次大战的主要演员以及次要演员在大战拉下帷幕的一刻,都该坐下来,甚至躺下来好好歇一歇了。 作为这场战役的主力军,儿子,我知道你付出的太多太多,为了备考,你独自一人来到成都跟着导师学习、上课。 一年时间里,你除了上课、吃饭,就是背书、刷题。从你大把大把掉落的头发,从你一路飙升至200多斤的体重,就知道你的压力有多大、你刷了多少份试题、背了多少个英语单词和语法词组。 我知道,读研一直是你的梦想。去年一战失利,看着你溢满眼眶的泪水和倔强的、不甘的眼神,我知道再多劝慰你的话语都很无力和苍白,只有答应你二战复习。 面对家庭的困难条件,你答应我这是你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无法上岸,你马上去找工作,自食其力。 儿子,爸爸一直很疑惑,咱们家上沿三代都没有出过一个和音乐有关系的人,怎么到你这里就走火入魔了! 小学三年级时候,只是为了培养你的一个业余爱好,带你到铝厂文工团一位业余教乐器的老师那里试试,结果你对单簧管一见钟情,这一吹,就是九年。 九年时间里,你换掉了七、八个单簧管,吹坏的哨片不计其数。大拇指垫管的部位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以优异的专业成绩和文化课成绩被湖南文理学院录取。 在大一第一次专业课考试中,你的演奏水准得到了专业课老师的首肯,并带你参加了常德市交响乐团的排练和演出。 进入那样正规的团队,参加那种高水准的演出,使你大开眼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更加坚定了你为艺术献身的决心和毅力。 大二时,你又选修了一门吉他课程,在新的艺术领域里,你狠下苦功,每次放假在你的房间里练琴都不少于2个小时。你为了练好一个和声或者一个音调,反反复复练习几百遍。 我有时候都觉得奇怪,一个破吉他,一个音调弹奏这么长时间,怎么听起来都是一个音,怎么弹起来就不觉得厌烦?简直着了魔了。以至于你的两只手因为长期弹琴和摁弦,而变得长短不一。 你可真是着了魔了,四年大学读完,你没有停下来就业的意思,还要继续考研! 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的普通工人,你能考上一所正牌大学,当爸爸的我就已经非常知足、非常满意了,你已经圆了爸爸今生的大学梦,读研究生我连想都没想过,我的同学中还没有几个研究生呢。你要考就考吧,反正你的年龄也还不大。 谁知道,汗水没有白流,付出总有回报,你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和肯下苦的决心,终于成功上岸,虽然没有进入理想中的四川音乐学院,但能够被广西艺术学院录取,也是一份荣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儿子,三年读研之路才刚刚开始,爸爸妈妈希望你静下心来,卸掉一切包袱、丢掉一切荣誉,从头开始,在音乐研究领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希望三年之后,你将以更加优秀和成熟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儿子,加油! 爱你的爸爸 2023年4月13日 看到这篇文章,很有感触,我的女儿也是之前经历了考研,于前年一战上岸。那年,考生增加了80万,在备考的近一年里,她卸载了多款交友软件,生生的把智能手机变成了“老年机”,图书馆里抢了专座,用400多元的网购学习资料扣开了福州大学学硕的大门。考完之后我写了《背影》,现在读来与大家共飨。 《背影》                           文/风语浅藏     我揪心的这个年末,也许是许多人经历过的。只不过朋友说起时,从没如此这般的感同身受,只有经历了,才会深深铭记。     考研结束的那一刻,女儿给我打了电话。她在随后的朋友圈发了一张校园里的风景照,蓝天白云椰子树。这是几个月来她发的第一次微信圈,那一刻,我想她是开心的。我在她的朋友圈回复了“椰树向阳但努力,莫问晴空方始终。”      一直知道,她的压力大。所以,但凡通话时,我是不会问起考研的情况,尽管很少通话。微信里的“加油”问候总是在我起床之前,“晚安”也必是深夜在我熟睡之后。受疫情的持续影响,学校里的她不在图书馆,就是在赶往图书馆的路上。我知道,不管是疫情期间猫在家里的惶惶不安,还是复课后考研人数攀升带来的压力倍增,或者电话那头嘤嘤的哭泣宣泄压抑已久的不安,一千八百公里的距离外,一个人开始独自跋涉的艰辛和努力,女儿正经历着来自现实世界劳筋苦骨的历练。对于女儿选定的目标,我不能打击,当头泼冷水,更不能不管不顾不理睬。但我能给的只是第一时间接起电话,陪她说说话,聊聊天,问问今天吃的啥,嘘寒问暖的解解压。更多的时候,我会选择倾听,用无言的肯定为她的努力默默支撑。     女儿正在长大,南国的风雨沐浴着脱胎换骨的蜕变,但我更喜看到她面对困难,义无反顾的投入,泪水和笑容的交融,坚守梦想的专注。她说,会把经历近一年的过往攒起来做个***,里面有她的纠结、笑容和哭泣,她想留给自己一份有意义的毕业纪念。而于我,这或许正是她长大成人的标志。     孩子小的时候,陪伴是每一天的一日三餐。大点了,是高中的每个星期天换换衣服,见见面。再大点,会是大学每年的寒暑假回来小住几天。往后呢,则是就业成家后电话那头的问候,逢年过节的串串门鲜有的碰面。套用龙应台《目送》里的话,我和女儿今生今世的缘分就是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她用背影默默告诉我:不必追。     新年过后,不管结果如何,不能改变的是女儿正远离我的生活。我和多数人一样站在原地,都正经历着目送孩子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对于前路,我们送上满满的祝福,看着背影,我泪眼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