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内疚

为什么你总是内疚

2016-12-19    17'59''

主播: 安之在『安住他方』

188 13

介绍:
为什么最亲密的人,总让我们内疚 ——冯雪娇     一、一定是我做得不好,所以他生气了   每次跟男友在国外的时候,他都会比较焦躁,主要是:   第一, 他怕我吃不惯 第二, 他怕我吃不惯会生气   所以,我们在路边找饭食的时候,他的神情总是无比的紧张。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调侃了一句:你是不是怕你找的餐馆,我会不满意啊?!   他听了这句话如释重负,急切地说:“是啊是啊,就怕你吃不惯,然后会生气啊!”   我听了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每次带男友回我的老家的时候,我的感受跟他是一样的:   第一, 害怕我找的餐馆,他不满意 第二, 害怕没吃好,他会生气   “害怕对方会生气”,其实是一种防御,防御被指责的可能性,而被指责和感到内疚,常常是同时发生的。   指责和内疚,常常是同时发生的。当我们小时候,想吃一颗糖的时候,被爸爸妈妈拒绝,这个时候,就会觉得爸爸妈妈是坏人,有的孩子还会做出踢打爸爸妈妈的行为。孩子通过这种攻击性,来释放出愿望未被实现的挫败感。   有的妈妈,会很温柔地开始安抚小孩,这个时候,小孩子的攻击性,一方面得到了表达,情绪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挫败感也得到了安抚。   有的妈妈,会比较严厉,可能会做出一些反攻击——指责,比如,对小孩说: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 你真是个坏孩子! 你这么不听话,妈妈不要你了! 妈妈不喜欢不听话的孩子!   这个时候,小孩子内心体验更多的是愤怒,但这种愤怒又不敢向妈妈表达,因为表达了就会有危险的后果——我这么不听话,会被遗弃的。这个时候,不能向外表达的愤怒,转而向内攻击,形成了内疚:   既然不是妈妈的错,那一定是我的错。   我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我怎么能让妈妈伤心呢! 我是个坏孩子!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你的一味付出,不过是惯出了他的得寸进尺》中的莉莉,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直到母亲告诉她,自己的幸福生活,是母亲牺牲换来的(隐型指责)。莉莉,从一个幸福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内疚的孩子。   当我和男友,都因为害怕没有找到合适的餐馆,对方会生气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会被指责的可能性的防御。被指责,进而体验内疚——“一定是我不好,对方才会不高兴”,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糟糕了。   人在极度疲惫和饥饿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烦躁,简单来说,就是一脸的不高兴,让人感觉在甩脸色。因而,当我带着男友焦躁地找餐馆的时候,面对他的“甩脸色”,潜意识地就想要先发制人,保护自己:   你不高兴,我还不高兴呢! 我这么辛苦找地方,你还给我甩脸色!   这个时候,一场争执,不可避免地就发生了。   经过几次争执以后,男友很坦白地告诉我,“我没有生你的气。我就是饿了,累了。”反反复复几次以后,我发现的,他真的只是饿了累了而已,当他吃饱以后,瞬间就从“甩脸色”过度到了“活蹦乱跳”。   伴侣之间很多的争吵和矛盾,实际上,就像烟雾弹一样,看起来浓烟滚滚,但是抛开这些烟雾,其背后的原因,常常非常简单。但现实中,我们常常被烟雾迷了双眼,用防御和攻击,取代了分享和坦白。   二、我内疚,因为我不好   适度的内疚感,是健康的,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多学会觉察他人的感受,变得体贴;另一方面,内疚感受制于道德感——做一个好女儿,做一个好妻子,做一个好母亲,因此,它在适当的情形下,对我们的行为规范是有保护作用,是让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合作式关系的基础。   但是,过度的内疚,就会有巨大的伤害的影响,它的影响主要两点:   一是,使我们内在的能量,过度消耗; 二是,为了逃避内疚感,会与亲近之人,疏远关系。对关系,有破坏作用。   那么,如何觉察过度内疚,以及规避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呢?   简单来说,内疚感就是:   内疚=内在的要求/外在行为   也就是说,内疚感与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成正比,与我们外在行为成反比。我们越加苛责自己,追求完美,越容易有内疚的体验;如果,我们外在行为付出了,这个时候,内疚感通过行为弥补,得到缓解。   内在要求过高,追求完美,越容易有内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