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不是智商,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之三)
图片
3朋友圈的热火朝天不如内心世界的自我认同。
《黑镜》第三季的第一集,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在剧中这个世界有一套互相“打分”的评判体系,每个人见面交流,都会给对方一个评分,一到五星。
所以剧中的每个人都非常看重别人的认可和首肯。
给别人看照片一定选个漂亮的角度,哪怕蛋糕十分难吃,拍完照再吐掉。
见到讨厌的同事,也要没话找话笑脸相迎,戴着虚伪的面具只为互刷高分。
为了住进梦寐以求的公寓,女主角需要在短时间内取得4.5的高分,必须刷分,也就是需要得到大批量高分用户的五星赞。
她不顾一切去参加某上流闺蜜的婚礼,这个过程,她倒霉地遭遇了航班取消、自驾车无油、蹭车被伤害,最后甚至被闺蜜放弃,分数“急转直下”。
最后,无比压抑的她,走向了极端,释放了内心所有的黑暗力量,走向万劫不复。
虚荣、嫉妒、焦躁,不顾一切取悦这个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心智。
有人说,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不再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所在乎的,却不过是别人随心而出的一句话和一个动作。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常常是用别人的想法和标准,来左右和衡量自己的人生。
图片
作家卢璐曾经分享过一个饶有意思的故事。
她的一个朋友来上海开会,因为行程很满,为了能够时间优化,她带着作者去了一个行业招待酒会。
酒会上的人,边吃边吹牛,这个说,我们公司准备去拿融资;那个说,我刚刚从迪拜回来,我们住了一个月的帆船楼;第三个说,我们刚刚在上海买了别墅。
正当作者和朋友一脸尴尬地站在角落里的时候,酒会主办公司的老总在人群中,发现了她朋友,跑过来敬酒,感谢她朋友能来,老总还亲自赐了一张名片。
老总离开之后,她朋友在酒桌上的价值直线上涨,大家纷纷上前跟她套话,试图猜测她到底有什么来头。
朋友笑笑说:“我是个研究员,我们最近做课题和他们公司有点关系,所以见过一面。”
后来作者问朋友:
“你为什么刚刚在酒会上不说自己的来头啊?”
这位朋友是欧盟投资的几百万欧元的实验室的项目负责人,她研究的尖端课题,可能产生上亿的利润,可是朋友一脸轻松地耸耸肩说:
那又怎么样?
我不还是一个孩子一个老公、要还二十年房贷、每天焦头烂额的中年妇女。
其实,在我这个年龄,我已经不需要别人来肯定我的价值。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能活在别人的尊重里,享受着别人投来艳羡的目光。
为此不惜无底限展示着自己的地位,卖弄着自己的才学,炫耀着自己的拥有,吆喝着自己的成就。
那些急切地想要用外在的繁华装点自己的行为,恰恰透露着自己内心的自卑和渺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