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国风·王风·采葛(07) 周 佚名 四言诗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注释:①彼:那个女子。葛(gé):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萧:植物名,即香蒿。萧有香气,古人采它供祭祀。②三秋:通常以一秋为一年。谷熟为秋,谷类多一年一熟。古人说“今秋”“来秋”就是近年来年。在这首诗里“三秋”该长于“三月”,短于“三岁”,义同“三季”,就是九个月。又有以“三秋”专指秋季三月的,那是后代的用法。③艾:即香艾,菊科植物。烧艾叶可以灸病。艾灸(jiǔ),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兮(xī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译文:那个正在采葛藤的女子。一天不见她,就像过了三月整。那个正在采蒿香的女子。一天不见她,就像三季那么长。那个正在采苍艾的女子。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 背景: 这首诗选自《诗经》,是一首劳动人民的恋歌,它写男子对于采葛、采萧、采艾的女子,怀着无限的热爱。其实艾草就是艾蒿,也就是第二章所说的“彼采萧兮”的“萧”。那为什么第三章里要换一个说法,把“彼采萧兮”换成“彼采艾兮”呢?因为“萧”特指的是艾蒿的祭祀的作用,而“彼采艾兮”的“艾”呢,特指的是它的医疗作用。中国的古人早就发明了艾灸之法,早在《庄子》和《黄帝内经》中都提到了艾灸之法。所以《毛诗》解读“彼采艾兮”,就明确地说:“艾,所以疗疾。”也就是说突出的是它的治疗的作用。
上一期: 诗454.蒹葭
下一期: 诗456.越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