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总结秦的教训,一文一武做出制度调整 《哈佛中国史》2

汉总结秦的教训,一文一武做出制度调整 《哈佛中国史》2

2020-11-29    07'33''

主播: 在大洋

108 0

介绍:
汉朝作为推翻秦朝又继承秦朝的这么一个后来者,它也必须要总结秦朝的教训,做一些制度调整来避免重蹈覆辙,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两方面:一文一武。 我们先说文的:建立在表意文字基础之上的文化教育,以及由国家操控的、巩固帝国存在的文学经典。 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可能让你大跌眼镜的冷知识。如果把《水浒传》念成《水浒传》会贻笑大方。但其实,没念错,我们今天说传记,这个“传”字本来的读音就应该是 chuán,zhuàn才是错的,只不过现在约定俗成,也就将错就错了,我们接下来涉及到的地方也还是继续念 zhuàn。 要说什么是传,得先说什么是经。这个经字,就是指某一个领域的一种规范化的原则,而传呢?就是用来解释经的,传的意思就是传示后人,是流传、传承的意思,把古人的思想传递给今人,所以说应该念作chuán。 这里多说一句,关于经和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春秋》。传说《春秋》是孔子写的,但写得非常简略,跟密码差不多,后人不明白,所以就有研究者给《春秋》作“传”,其中《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三本书就是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他们三位各自对《春秋》的传播和解读,尤其公羊和谷梁,都试图把《春秋》解释成符合他们理解的具体的准则条文。 说清楚了经和传,我们也就明白这个东西为什么重要了。因为这些东西不但是学术著作,还是国家具体的指导思想,所以,政府一直在试图垄断对经的解释权。 秦朝时,李斯就向秦始皇建议,打压民间的学术研究,把政府变成教育或者说真理的唯一来源。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也是想通过这种文化层面的统一,开创一种统一的传统,取代之前千百年的封建传统,而这种做法发展到极致,就是焚书坑儒,杜绝一切不受政府控制的学术行为。不过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个不可能搞得太彻底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先秦时期的书流传下来。 在汉朝,官方确立了儒家学说的官方地位,因为儒家的一些特点,比如保守、崇尚古代、强调等级这些,对政权的稳固比较有好处。在这个背景下,除了这些政治、哲学层面的书,文学、历史,也都逐渐被纳入到官方主导的体系里,比如汉朝的大文学家扬雄,就把《诗经》解释为古代的圣王所做的,从道德教化的角度,而不是从文学、美学这些层面来解读《诗经》;历史方面,历史著作更是被严格控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司马迁,他的遭遇我们都了解。 根据儒家的制度设置,皇帝应该是一个国家里的道德典范,汉朝的皇帝也都爱标榜道德,特别是儒家道德规范里最重视的孝,我们看汉朝皇帝的谥号,很多都叫孝什么什么帝。我们看《三国演义》里,刘备一自报家门,就说“我乃孝景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别看汉朝皇帝标榜孝,事实上孝对他们的约束力很小,陆威仪评价说,“当汉朝的皇帝想改变某项他们祖先的传统时,他们总是能做到”。这说明当时儒家或者说保守思想的影响力还不是特别强,这跟我们以后的明朝情况是大不相同的。 同样,儒家的这套道德规范,在汉朝整个社会的范围内,也没形成完全的统治地位。在这个问题上,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我们之前没太注意到的研究视角,那就是女性地位问题。儒家的这套道德,是建立在宗族观念上的,大的宗族利益,优先于小的家庭利益,这就导致了女性在中国古代家庭里,始终是处于外来者地位。 有很多针对女性的苛刻要求,像什么三从四德,但这些在汉代就已经有了,也历来都是女权主义所批判的。但作者认为,在汉代这些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在执行上,这套东西对女性的约束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比如说所谓三从,要求女性夫死从子,但是在汉代,一个家庭里辈分最高的都是寡居的女性,其实是处在大家长的地位,对子女有控制权。很明显的一个证据《孔雀东南飞》里边,焦仲卿的母亲对儿子儿媳,那简直就是生杀予夺啊。 或许你会说这是文学作品,那再看看真实历史,两汉政治上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外戚,就是后妃的娘家人,他们在帝国政治圈的分量相当重,而他们的权力,也都是来自女性在内廷的政治权威。作者评价这个现象说,“中国人的世界存在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平衡”。 这也说明,在汉朝,国家主导的文化道德层面的规范准则,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它还没有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就是秦汉两代在文化方面的政策,以及造成的影响,就是学术从属于政治,被国家控制,为巩固帝国而存在。 除了文治,在武的一面,汉朝的一些做法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废除了战国和秦朝那种面向所有农民的普遍兵役制。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汉朝是从秦末的战乱里打出来的,亲眼见过农民起义的威力,在冷兵器时代的技术条件下,官军对农民军的战斗力优势并不太大,所以要是让农民服普遍兵役,就得训练他们,这就等于在国家内部自己培养一支潜在的造反力量啊,万一哪天不爽了又起来造反怎么办?再说农民都出去打仗了,土地抛荒了,粮食哪来?税从哪来?所以汉朝想出的办法就是,农民不用服普遍兵役了,种地纳税就好,打仗的事,以后发展职业军人来干。 西汉前期,平定了诸侯王造反的七国之乱之后,国内出现大战乱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了,普遍兵役制也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很快全国又爆发反对王莽的起义,这个过程中,后来的东汉的建立者光武帝刘秀,再一次亲眼见识了农民起义的可怕,所以后来的东汉就把西汉这种用职业军人和雇佣军取代普遍兵役制的做法变成制度化了,并且直到清朝灭亡、中国的帝制终结,再也没有出现过普遍兵役制,这可以说是汉朝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政策。 那汉朝的军队从哪来呢? 首先是选拔职业军人,然后是边境地区引入少数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擅长骑射的雇佣军,此外还有犯人亡命徒,这就是汉朝军队的主要构成。 但这些人的战绩还是相当拿得出的,比如在北方,汉朝最终战胜了曾经强大不可一世的匈奴,在西边,控制了西域,还开辟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虽然当时中国和欧洲对彼此的情况基本不了解,也没有直接贸易往来。汉朝这些军事成就,都说明这个制度是非常成功的。 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可能以前我们没太注意到的情况是,汉朝的军事胜利,少数民族的雇佣军,比如南匈奴、鲜卑,他们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也是通过这种交流,中国,不管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作为一个文化概念,都又进一步外扩了,“中国”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