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诗意” 陶冶生活  作者:王爱忠

特约“诗意” 陶冶生活 作者:王爱忠

2017-04-25    11'23''

主播: 纤柳

157 1

介绍:
来到世界就是找寻美来的,找寻爱的,为了美,有人说“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憨憨的。 春天来了,天不亮,小鸟就唧唧喳喳叫个不停,我们以为这是在念春的广告词。可柔情的诗人担心“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是绿肥了而花瘦了。风雨吹落了花,他们便担心半天。因为花儿是美的代表,风雨无情。我们知道同情就是美,就是一种爱。李白出门,是乘船而行,他很想家,家也一定惦记着他,他难舍故乡那份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他一定是含着泪吟诵这诗的。船下的一江水还带着家乡的情谊,感恩和牵挂就是最美的诗意,这美包含了我们的深情。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大家都为这话叫好,远方是最有诗意的地方,古人不是也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吗? 窦情初开,总觉的心怡的爱一定在远方,只有遥远的地方才是自己大展鸿图之梦开始的去处。 在追求理想的价值之时,我们感受着社会方方面面的热情、奉献、关注。我们拜读“爸爸的花落了”,心儿不仅为之疼痛。爸爸为抛妻弃子、不能继续尽责死不瞑目。年幼的英子毅然选择担当、走向成熟,让人潸然泪下。我们见证了爸爸为胆小懦弱的儿子鼓劲加油,轻轻地告诉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孩子不再畏惧困难,我们会不会感同身受?我们从作品里看到了有的爸爸努力劳作,只为了给孩子留下更高一些的“台阶”。我们有没有留意到:正是爸爸的执著和淳朴成了儿子登天的梯。朱自清的爸爸虽说只是迈过铁道买几个桔子,却留下一个永远在为儿子遮风挡雨的“背影”,常使儿女泪满巾。这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尽管是一只只“丑小鸭”,也希望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就为了我们的挚爱至亲。我们的基因里早已写满了“阿长”式的热情,杨绛笔下“老王”那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真诚,余秋雨先生见识的“信客”那般诚实守信,闻一多掷地有声的“说和做”,梁山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气。 诗意更是失意时的豁达,苏轼住在“承天寺”,看到月色如昼,怦然心动,拉上好友张怀民,瞧那庭下如积水空明的梦幻景色,他尤其为竹柏的月影陶醉,仿佛是水中的藻荇在呼吸。真切,自然。“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可惜,“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苏轼在问,没有人能触动他敏感的神经,这样神奇的美景只有他明白。不吐不快,却又不知说与谁人。难掩内心的孤独。而难以排遣的寂寞就需要豁达静静的融化他。回头审视,这就该属于生活的积淀吧。丰子恺的“竹影”则是刻意描画着生活的淡雅,悠美,生活之美陶醉着,也克隆着美的因子。 我们熟知了“六月的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因为那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仅仅是一种卓然独立的漂亮,也包含有一种明月清风的超脱。那是作者得意中的雅趣。可是我倒更爱腊月的西湖,张岱笔下的西湖,“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天地之间,全被白色笼罩,惟余莽莽。所有的人都觉得人是最伟大的,却曾经出现在西湖的“两三粒”,作者是怎样的辗转腾挪,才看清了这样绝美的画面,确定了如此独特的角度,妙语连珠,又叫人眼前有景道不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我们知道,娇小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躯体,有时,我们的灵魂也是极小的。 从孔乙己身上,深知爱慕虚荣的可笑,好喝懒做,不能自食其力的悲哀。从胡屠户的做派上,体验到市侩的势利、冷漠,对他人深深的伤害。杨修可悲的卖弄 ,帮不了曹植,也毁灭了自己。令人扼腕。也有奥楚蔑洛夫的可耻的媚上欺下、出尔反尔。使人不耻。我们走进文本,有机会反观人类自身的卑微,卑劣,卑鄙。从这些诗意的刻画里,我们感受着他人的感受,净化着自己的灵魂。有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所以,我们读书,和志士仁人对话,听古今圣贤教诲,就是邀约诗意,陶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