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台永远不能停的创新跑步机上上气不接下气

在一台永远不能停的创新跑步机上上气不接下气

2021-02-02    11'54''

主播: 墙裂坛【对话/访谈】

27 0

介绍:
01程序化交易中有个常见的策略:网格交易(grid trading)。首先瞄准一个性格活泼的标的,比如某个股指、某种货币。当它在蹦床上弹跳正酣时,在每个波段找到一个价格中轴线;然后瞄准它,进行机械式操作——跳下这条线,分档买入;越过这条线,分档卖出。[图片]这种操作不依赖人的思考,完全可以由机器完成。它就像一个多层捕鱼器,只要海洋或者外力能卷起波浪,浪花就能把大小不等的鱼虾蟹送进网格内。就这样上上下下,反复循环差价,赚取利润。理论上,如果做一个“全封闭系统”——画一幢房子,房顶是‎预测的目标价格(如果财力雄厚,当然也可以拿天空做屋顶),地板是零;让“活泼”在房子里随机波动,那“涨跌”这件事就真的跟您一点关系都没有了。这幢房子就会像一个“吐钢镚机器”,在震荡市里不断积累。[图片]但前提是:1)这必须是一个不能消失的市场——价格可以为零,但必须永远存在,不能被关停、下市、或者神秘消失。2)此番操作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束期限。或者没有止损,只有盈利目标。3)房子必须和外界有能量交换——外界能量使其蹦跳,没有蹦跳,就吐不出钢镚。这种“封闭系统”策略来自于热力学:与外界(环境)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是为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是为开放系统(open system);与环境间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就是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 02施展老师在《枢纽》中对中国“超大规模性”的描述,就像是一套“半封闭”的交易系统。我们也很像一个“多层捕鱼器”,有所有文明都羡慕的超大规模、错落有致的人口和地域。只要能持续从内部和外部吸收新技术、新需求,这种既“活泼”又“超大”的规模性,也会把自己变成一个自动运行的系统,浪花把大小不等的鱼虾蟹送进网格,然后能量在体内循环,钢镚儿吐不停。但是,一样有前提:1)这必须是一个不能消失的文明/国家/经济体——增长可以为零,但必须永远存在,不能被关停,或者神秘消失。2)此番操作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束期限。或者没有止损,只有盈利目标。3)经济体必须和外界有能量交换——外界能量使其蹦跳,没有蹦跳,就吐不出钢镚。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内敛、厚重、且能持续存在的文明,(1)和(2)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隐忧是(3)——超大规模性容易陷入内卷困境;总有一天会被卡进一个低水平的均衡线上,难以突破。所以必须和外界保持能量交换——邻居的创新和新需求从“0”生“1”,我们家里“深厚又活泼”的系统把“1”变成“10”、再到“100”——大家默契配合好,不打架,不关门,整个人类手拉手一起向前走,不就可以了吗?嗯,好像还是有问题——这是在看完施展老师这本书时,脑袋里总也摆脱不开的一个念头。因为“0”端有个bug——这是一台不能停的“创新跑步机”。不仅不能停,还必须越转越快。03要看到这个bug,还是要先从国家缩进到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的身体也是个“超大规模经济体”:通过像变形金刚一样把器官组合,协同管理,启动规模效用,把自己变成一个高效“多层捕鱼器”——整个身体的运行效率大大超过每个器官。尽管如此,依然会衰老会死亡。道理和机器一样:机器越复杂,零件之间就需要更多电线来连接。人的身体结构越复杂,器官之间也需要更庞大的毛细血管网络——公路要能够触达每个细胞,才能支持“超大规模”的协同工作。所以,变形金刚是节能高效的,但是要组成、维持、修复一个变形金刚,中间所需要的网络和协同工作,反而消耗了更多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系统就不得不放弃支持新细胞的产生。要创造和维持一个复杂系统,需要更大的网络,消耗更多的能量;网络越多,混乱的风险就越大——所以为了创造和维持“秩序”,反而会到处制造“混乱”。或者再换一个高级说法:愿望是“熵减”的,现实是“熵增”的。所以,人类身体走下坡路的原因,是维持生命的“系统”创造了太多的混乱和熵。熵就是磨损,对身体的磨损,对DNA的磨损。要修复磨损,恢复秩序,我们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如果能量投入跟不上磨损的速度,我们就停止生长,进入了纯损耗的衰老过程。再过不久,我们就死了。经济也有新陈代谢。年轻可以爆发增长,成熟后最终走向消亡。一个经济体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从社会中吸收能量——生产要素、资源、资本、人力、新的想法和技术;然后消耗这些资源和能量,来维持现状、维持经济机器正常运行。这仅仅是“维持”,要持续“增量”增长,就要吸收更多能量来添柴火,加动能。随着经济体越来越大,内部网络也会越来越复杂,内耗越来越多。这个过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早晚会面对一个极点,在接近这个点的过程中,内耗将变得巨大,能量不能再支撑,最终增长停滞。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想到“内卷”了吧。这就是为什么经济不能无限膨胀,为什么好日子不能一直好下去,为什么月满则亏,亢龙有悔,为什么游戏升级前总会进入存量博弈。这是一个边际效应递减的世界。04好在,经济和我们的身体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人体是个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能量容量有限;但经济是一个开放系统(open system),理论上容量是无限的。当经济体发展接近极限时,人类可以通过一个范式转移来避免“亢龙有悔”的发生——比如颠覆式创新。我们会在新坐标内重新设定时钟,重新开始计时,重新塑造这个世界。几千年来,我们已经这么干了很多回了。通过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创新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工业革命,蒸汽机,电话,计算机,电脑,互联网,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每一次技术发明,都是一次巨大的范式转移,不断重新设置经济这架机器,我们就有了开放式的增长。但是。这个过程慢慢变成了一个“规矩”,一个“定理”——如果想保持这种开放式的增长,就要不停地创新,不停地范式转移。创新速度就必须越来越快——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更快的经济发展要求更更快的创新和范式转移。1000年前,一个百年的创新,现在只需要25年;下一个可能只需要20年;然后是10年.....越来越快。于是我们就在一个不断加速的跑步机上,上气不接下气。金融市场也完全遵守这个规律。在信用货币时代,当分配资源和使用资源的方式已经承载不住期望值和欲望,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创新就出现了。在经济通缩,产能出清后,资本回报率低的时候,量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发明,的确可以提高杠杆效率,加快经济恢复。然而,后面的剧情一样会遵循上面的规律,量化宽松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终于到了一个极点,原来的创新货币政策就像弹簧被拉到了尽头,无限膨胀却对刺激经济没有任何作用,开始内耗。然后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样子。所以,创新当然可以避免崩溃,但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有一个上限,狂奔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心脏病就犯了。[图片]05好绝望啊,那该怎么办?只要我们衡量一切的指标依然是“回报率”、“增长”、更多的回报率、更高的增长……那就没有办法。以GDP高低、赚钱多少、生产力规模大小为衡量标准的范式,几十年前跟随新自由主义而诞生——我们发明了这个范式,进入这个范式,然后被这个范式推进了一个开放系统(open system)。但也正是这个范式,终将牵着我们走向不可避免的崩溃。解决方案当然有——只要我们愿意改变对整件事情的想法,不再以GDP、生产率、回报率和赚钱作为衡量标准。最后救我们于水火的,也许不是技术,不是黑科技,而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范式转移——重写“增长”的定义。比如改成:开心、快乐和幸福。我这是在熬鸡汤吗?以前我也觉得是鸡汤。直到特朗普老师的出现,我就不这么想了——因为他让所有人看到了这种范式转移的可能性。他的出现,神奇地改变了美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改变了建立在理性、平等基础上的美国文化。他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一种“价值观范式转移”的可能性——那些被视为真理的价值标准、规矩、文化和逻辑,一切都可抛到九霄云外。他打开了龟仙人的电饭锅,把一个范式转移的催化剂,生生钉进了在美国人民的无意识中。如果,世界上出现另一位“跑调的音符”,一个愿意、且有能力把“增长”的定义重写的人,再搭配特朗普老师的“颠覆式治理”方法,也许真的会实现呢?[图片]— End —互动方式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图片]请注明:坛友微博:@肖小跑 @墙裂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