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友投稿~寻觅丫髻山~潘临才老师

听友投稿~寻觅丫髻山~潘临才老师

2016-05-08    09'28''

主播: 仁义之声~唐鹤升

165 3

介绍:
寻觅丫髻 文/潘临才 丫髻山,我一点都不熟悉,甚至看到名字的时候,都和徒友们念成了丫鬟山。而我仅有的一点联系,便是街道上那几个买桃子的果农们吆喝的:我这个桃子可是丫髻红哦。原先以为是“野鸡红”,我们的发音系统总是将“野”发成“丫”,这样一联系,我想那儿一定有大片的桃园了,只可惜现在是冬季,桃儿们都在孕腹之中,况且也不知道这种联系是否正确。 即使回到了小城,依然不知道这山是句容的,还是溧阳的,或是金坛的?并且一路看到的什么磨盘山、老人山、九龙山、丫髻山,把我搞得稀里糊涂,总之全是山,群山环绕,只有登上了最高峰,才把周遭辨了个分明,依稀是常州监狱、竹箦镇、薛埠镇、天王镇,以及大大小小的几座山峰。 这次在山顶呆的时间是最长的,一是天气状况良好,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即便是这样,一位熟悉当地的徒友依然认为,老早的时候可以看到更远,看来,环境污染的后果已经是无法挽回了;二是山顶比较平坦,利于歇栖,加之有些野炊的团伙,让此行多了一道人为的风景。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次丫髻山之行是偷来的享受,手头的一些工作尚未结束,早已想释放一下乱七八糟的情绪了。车队行进在山道上,一路的风景是城市无法比拟的,我们总是把园建在城市中,就不能把城市建在花园中么?即便车窗落下一条缝隙,也比在城市中拉到底还要舒服。老友开车,美女相伴,呵,乐不思蜀。 一处山坳,一处文物,在头儿的引导下,我们见到了“新四军医疗所遗址”和“新四军修械所遗址”,立马让此行增添了红色教育的成分。凭着当时的条件,估计就是用火烤烤就动手术了,跟现在杀猪差不多,不容易呀。 冬天里登山就有不方便的地方,若是穿多了,一俟长时间地向上,那一定要出汗,若是穿少了,稍微停下来,一阵山风便将你冷个够呛。而且这次登山还与过往不同,最特别的就是那刺和那滑了。 说到刺,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刺,拉拉扯扯的小刺居然能长成和树一样高。虽然道路并不难走,但这刺真得防备,被它弄上一口肯定要挂彩,所以大家都小心的拨开或是绕道。没想到,做个刺头还真没人敢惹你,是不是刺头这个词就是因此而诞生的呢?不过,我们不惹事,但我们更不怕事。若是那根扎到了我,立马咔嚓一刀将其制服,还是有两根粘在袜子上,只好摧眉折腰,清理了再走。 到了半山腰,我们就见到了积雪,让我着实很惊讶,想不到这么高的温度,居然在山上还能看到雪,说明实时气温一定一直保持在零度以下了,再分析分析,哦,原来是山之阴为北,高大的树木之下,杂草支撑着,失去了地气。这就让我想到了学校几个木制的花坛中的几棵桂花,因为感应不到大地的律动,只要温度高些便开花,规律乱了,桂花五弄,让人好生凄楚。因此接接地气太应该了,所谓仰望星空,脚踏大地。 攀登丫髻峰的道路显然还有未曾解冻的路段,两位年轻人系好了绳索,使向上没有意外发生,不过下山还是有人跌了。弄根棍子杵杵,打一棍挪一步很有必要,要不也可以搭把手。对付路滑的最好策略就是增加着力点,两只脚可能同时滑倒,四只脚同时滑倒的概率大大降低,还有那根棍子呢!另外,降低重心,落地时侧蹬,还有跤跌吗?门儿都没有。不要以为见到美女不撒手,是有道理的!就是那高效毛竹林中人工铺设的青砖小道上,你也得注意。落叶埋藏了苔藓,摩擦系数显然降低,所以搀扶着,既温馨,又安全,甚至不愿离去。说到滑,还真得多韶几句。生活有时也滑,工作有时也滑,人生有时也滑,是任其自然还是矫正过往?又该采取哪些行动?户外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下山的山坳中,从底部直抵山腰的一处观景台,让很多人不敢上去,恐怕建筑时没有充分考虑游人的心理,这也倒让观景台成为一道风景,正像那句话:你在桥上看风景,别人在桥下看你。我认为最好缩小点儿范围,不要在桥上,改为在窗口,你在窗台看风景,他在窗下看着你,这样更执着些,目的性更强一些。 拐过观景台,我惊讶地叫起来:丫髻红丫髻红。一片果林呈现在眼前,我好像终于找到了文章开头的答案,视线稍远的时候,还有两个徒友附和,走进了一看,原来是片板栗林,树梢还挂着几颗没有收获的果实。但不管怎样,我还是曾经联想了,并且验证了,这就是过程,已经不单单在乎结果了,这恐怕也是一种境界吧。 三四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个中的原因你懂的,自己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得到了头儿的点赞。如何更深层次地和山水对话,还有一层朦胧的膜。只留下脚印,不留下任何一粒垃圾,好像还不够呀。 等到今年桃儿上市的时候,我一定要去问问,是那回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