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友投稿~老家~潘临才老师

听友投稿~老家~潘临才老师

2016-05-10    05'46''

主播: 仁义之声~唐鹤升

192 4

介绍:
老 家 文/潘临才 故乡的概念在不同的场景有不一样的认同,在外省,江苏就是老乡,在省内,句容就是老乡,故乡必定 有老家。老家也只有在离开以后才觉得更加的厚重和牵挂。 十五岁以前的记忆都在老家。一个人丁兴旺的家族,同时成长着的十七八个兄弟姐妹。之后留守的只有 父辈们了,想要再聚集在一起,只有重大的节日或是重要的活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搞,老家没了。 于是记忆只能随着父辈们回去,着眼在江宁湖潘家小村,这里才是父辈们常常提及的老家,一个深居 白米圩区的中央,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据父辈们讲,在他们上辈的时候,老家 是成排的木楼,俨然一个大户人家。三几年的一场大水将祖上的心血毁于一旦。洪水将木楼全部冲垮, 也就是那次,祖辈们搬来了现在赤山脚下谢桥小村,从寄人篱下到逐步壮大(这个地方有故事)。大水 退去,祖辈们用残存的砖木重拾家园,并留下了贵大伯一家留守下来。他们也曾派人去几十里外的地方 ,讨回飘散的木料,但都没有成功。叔叔们用手一划,指示这里的一大片地方曾经都是我们的家园,而 现在只是一户一户的人家,且很整齐地排列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便是水泥路铺到了各家各户的门前, 中央的河塘清澈得很,鱼儿跃出水面留下的涟漪让恬静的气息中增添一份活跃的享受。这让我想象曾经 的历史时光。村中的“潘家小店”商品琳琅满目,而且村子里的大多数人家多潘姓。这些都让我确信, 这里一定曾经是我们的老家。 在我的记忆里,贵大伯经常一个人晃达到我现在的小村。不喝酒,喜欢一支烟和一杯茶,遇到哪家就随 便地吃上一口,不多言语,好象失群的样子。下午的时候又晃达着离去。十来个堂兄弟中,他老大,所 有的人都不会得罪他。 贵大伯由孙子赡养。据说,贵大伯的脾气越来越不好。孙子买了车子做水产生意,生活没有规律,但如 果照应不好他的话,就用拐杖砸车子,孙媳妇满是委屈,和我们这边的人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大伙儿都 不住地说她的好话,让她的付出得到肯定。贵大伯过世,小夫妻俩办得象模象样,全村的人都说两小口 不简单,面对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又留下了他们,开始新的征程。 光阴的故事永远扎根在记忆里,父辈们的老家在江宁,并传说着很早以前来自山东的枣树巷。梦中的小 山村呀,那里有我和家人惦记着的母亲。母亲不肯离开,害怕着汽油的味道,要用拖拉机去接她,她老 熟识这里的一切,经常的和几个老姐妹聚在一起凑份子包饺子,并尽最大的酒量喝上一小口酒,以至于 村子散伙的时候,老人们都哭了,怕是还没有住进新楼房就有人不在啰。 一茬一茬,生活越来越美好,纵然是千里之外,老家的情节永不褪色,这是根呀,深深地楔入每个人的 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