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每日學20161014

《论语》每日學20161014

2016-10-14    02'14''

主播: 一起用声音提升维度空

456 5

介绍:
2016.10.14複習內容: 2.24 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諂也 見義不^為 無勇也 3.01 孔子謂季氏 八^佾^舞於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3.02 三家者以雍徹^ 子曰^ 相維辟^公 天子穆^穆^ 奚取於三家之堂 3.03 子曰^ 人而不^仁 如禮何 人而不^仁 如樂^何 3.04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 礼 与其奢也 宁俭 丧 与其易^也 宁戚^ 2016.10.14學習內容: 3.05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亡也 今日学习资料: 3.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⑴诸夏之亡⑵也。” 【译文】孔子说:“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注释】⑴夷狄有君……亡也——杨遇夫先生《论语疏证》说,夷狄有君指楚庄王、吴王阖庐等。君是贤明之君。句意是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说亦可通。⑵亡——同“无”。在《论语》中,“亡”下不用宾语,“无”下必有宾语。 【论语正义】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包曰:“諸夏,中國。亡,無也。”   ○正義曰:《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郭注:“九夷在東,八狄在北,七戎在西,六蠻在南。”《白虎通禮樂篇》:“何以名為夷蠻?曰聖人本不治外國,非為制名也,因其國名而言之耳。一說曰:名其短而為之制名也。夷者,僔夷無禮義。東方者少陽易化,故取名也。北方太陰鄙郄,故少難化。狄者,易也,辟易無別也。”《白虎通》所稱二說,以後說爲是。《後漢東夷傳》:“王制云:‘東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爲生,乭物柢地而出,故天性柔順,易以道衘。”此言“夷”爲善性,而《白虎通》謂“僔夷無禮義”者,“僔”與“蹲”同,“夷”與“跠”同。《廣雅》訓“蹲、跠”爲“踞”,即踞肆之義。禮義即禮儀,言其俗但無禮儀,故名之。包氏慎言《溫故錄》:“夷狄謂楚與吳。《春秋》‘內諸夏,外夷狄’。成、襄以後,楚與晉爭衡,南方小國,皆役屬焉。宋、魯亦奔走其庭。定、哀時,楚衰而吳橫,黃池之會,諸侯畢至,故言此以抑之。襄七年鄬之合,‘陳侯逃歸’,何氏云:‘加逃者,抑陳侯也。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言不當背也。’又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於黃池,《傳》:吳何以稱子?主會也。吳主會,曷爲先言晉侯?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何氏云:“明其寔以夷狄之彊會諸侯爾,不行禮義,故序晉於上。’主書者,惡諸侯之君夷狄。”案:包說是也。此篇專言禮樂之事,楚吳叠主盟中夏,然暴彊踰制,未能一秉周禮,故不如諸夏之亡君,其政俗猶爲近古也。   ○注:“諸夏,中國。亡,無也。”   ○正義曰:“諸”者,非一之辭。《說文》:“夏,中國之人也。從夂從頁從臼,臼兩手,夂兩足也。”此象形之字。《公羊成十五年傳注》:“諸夏,外土諸侯也。謂之夏者,大總下土言之辭也。”稱“中國”者,自我言之。王者政教之所及也。夷狄在四邊爲外國,故謂諸夏爲中國矣。《說文》:“亡,逃也。從人從亡。無,亡也,從亡,無聲。”“亡”本謂人逃匿,引申爲亡有之義。 【论语注疏】 包曰:「諸夏,中國。亡,無也。」 【疏】「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正義曰:此章言中國禮義之盛,而夷狄無也。舉夷狄,則戎蠻可知。諸夏,中國也。亡,無也。言夷狄雖有君長而無禮義,中國雖偶無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禮義不廢,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注「包曰:諸夏,中國」。○正義曰:此及閔元年《左氏傳》皆言諸夏。襄四年《左傳》:「魏綘云:『諸夷必叛。』」華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 【论语集注】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吳氏曰:「亡,古無字,通用。」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長,不如諸夏之僭亂,反無上下之分也。」尹氏曰:「孔子傷時之亂而歎之也。亡,非實亡也,雖有之,不能盡其道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