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坏习惯还是报应
说起拖延,每个人都会觉得,这个或多或少和自己有关系。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可能有过拖延的经历。如何知道我是不是在拖延呢?
将事情延后,不一定都是拖延。辨别真正的拖延,要看它是不是让你感到后悔和烦恼,这种情绪甚至影响到你的生活。
拖延的后果:
很多拖延会让我们失去非常重要的东西,而这些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上的重大挫折,往往是我们开始时没有预料到的。
许多拖延都呈现出共性,我们称之为“拖延怪圈”,这个怪圈短则持续几小时几天,长则数月跨年。“拖延怪圈”大致呈现以下几个阶段:
1. 最开始接到任务时,你一定想事情一定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不用急。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你逐渐感受到一些焦虑,但仍感觉离最后期限还远,还保有乐观情绪。
2. 时间又过去了,逐渐生出一些不祥的预感。虽然后悔浪费了时间,但除了任务,你会突然什么事情都想做。然而未了之事总是阴魂不散,你也变得不再那么开心。
3. 随着时间流逝,事情仍无进展,你开始感到惭愧。你不想别人知道你的窘境,故意避开接触有关的事情,你会渲染出正在做事的假象。你开始自责,心情跌落到谷底。
4. 最后关头,巨大的压力让你坐立不安,你觉得剩下这点时间根本完不成,偶尔做个甩手掌柜也是可以原谅的吧。或者,你会觉得有总好过无,硬着头皮也要做。但一旦投入到事情中,你又会发现并没有想的那么艰难。
5. 无论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最后你都在筋疲力尽和如释重负中近乎瘫痪。你发誓下一次一定早点开始,严格按照计划行事。
然而悲剧是,大部分人依旧会重蹈覆辙。在拖延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
第二部分、失败恐惧
有时候拖延是害怕尽了最大的努力,获取的结果却达不到预期,比如“这个文案并没有我预期的好”,“你并没有你说的那么优秀”,“这么久才做出这么一个东西”,这种担心反映了恐惧失败的心理。拖延是应对这种恐惧的一种策略。
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害怕失败的人往往有这样一套假设:事情的结果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决定我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因为缺少努力,即使结果不够好,我们还可以安慰自己“如果我全力去做,我可以做得更好”。 对于很多人来说,责备自己懒惰、邋遢和不够勇敢,远比努力之后结果不尽人意带来的无能感更容易接受。
很多拖延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完美主义者。喜欢拖延的完美主义者有一些偏爱的信念,它们看起来非常像“真理”,但是它们不但没帮助你进步,反而为你的拖延鸣锣开道。
心态
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生活中每一次挑战,都只是为了验证你的才干。
而成长心态认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后天努力,你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只要付出努力,你就会更精通某一件事,成败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
当你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时,仔细想想事情最糟能到什么程度,你会发现所有恐惧无一例外被夸大。如果更进一步,将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那么,你也许会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不完美,它不但不致命,还是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动力。